拨打120表述不清怎么办?专家解读_知识点概括
拨打120表述不清怎么办?专家解读_知识点概括,
最近,河南一名大学生因为脑出血去世一事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其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120延误救治,才导致了这起悲剧事故的发生,去世女生曾打120求救8分钟,却因表述不清,而被置之不理。那么,拨打120表述不清怎么办呢?下面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急救无小事。如果因为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而造成遗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那么,当自己的身体处于危险中,呼叫人员以及120对接人员,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沟通,以便于调度员及时作出判断,快速出车?接线人员在面临信息不清晰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社会层面对于急救工作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呼救者:记住时间、地点、情形三个原则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对于呼叫人员/被救治者来说,在拨打120热线时应该呈现三方面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形。就是准确的告诉接线员,你/患者是什么时间开始出现了何种症状,具体在什么位置,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周围有什么紧急情况等。 据北京卫健委官网2021年8月发布的健康知识“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显示,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清晰、迅速地与调度员沟通非常重要。首先,应保持冷静,听从调度员指令。第二,提供详细、准确地址,说清呼救原因、伤情、年龄、性别。第三,留下电话,保持畅通,以便指导自救。第四,对于火灾、塌方、触电等情况,需说明受伤人数、事件程度等情况。第五,对于陌生的环境,可观察周围标志性建筑,为救护车提供参照。 以上就是拨打120表述不清怎么办?专家解读介绍了。关于120紧急救援工作,除了被救人员、救援人员,还需要社会层面的重视。王立祥建议,社会层面,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化、现代化融合到急救工作中。
其他拓展知识
*: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教授表示,呼叫人员或被救治者在拨打120热线时应呈现三方面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形。也就是说,呼救人员要准确的告诉接线...
*:专家解读】这个事件,小编通过我们的百科优化网舆情引擎查阅,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拨打120表述不清怎么办?专家解读】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方便您了解其相关信息...
*:王立祥认为,以接线人员为例,首先应该遵循生命第一和急救第一的原则和指导。接线员的工作量很大,有一些无效的呼救信息出现在120呼救中,这可能会导致接线员的职业...
*:简单地说就是,要准确地告诉接线员,你或者患者什么时间开始出现什么症状,具体在什么位置,周围是什么环境、有什么紧急情况等,这样接线员才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
*:专家表示,拨打120时,地址、简要病情、病人相关信息是最重要的。在危急关头,慌张、恐惧在所难免,但应尽量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以确保接线员能听清你在说什么...
*:第二,提供详细、准确地址,说清呼救原因、伤情、年龄、性别。第三,留下电话,保持畅通,以便指导自救。第四,对于火灾、塌方、触电等情况,需说明受伤人数、事件程度...
*:拨打120表述不清怎么办?专家解读 近日,河大女学生因脑出血去世引发关注。接线人员在面临信息不清晰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对此,专家称,在呼救人表述不清晰的情况下...
*:专家教你如何拨打120。急救无小事。如果因为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而造成遗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急救电话往往是突发疾病患者手握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负责急救工...
*:接线员的工作量很大,在120呼救中也确实出现过一些无效“呼救信息”,这就可能使接线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但是生命高于一切,在呼救人表述不清晰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急救先行”。第二...
*:2021年8月,北京市卫健委还曾专门普及过正确拨打120电话的知识: 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清晰、迅速地与调度员沟通非常重要。 首先,应保持冷静,听从调度员指令。 第二,提供详细、准确地址...
- 300斤棕熊偷吃粮食被卡进塑料桶 网友:救援时人和熊都害怕极了 救命!我在海边被“塑料袋”蛰了!
- Arla携手索地雅,全球两大乳业巨头合作,加码中国奶粉市场野心彰显 断奶期如何养护体质弱的宝宝?口粮可在奶粉排行榜十强中选
- 快消品头部品牌如何设计“营销数字化平台”? 快消品头部品牌如何设计“营销数字化平台”?|crm|erp
- 打通情绪这堵墙 知名心理专家开讲“教师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名校MBA卖老酒:6年开8店、询价小程序涨粉20万+,他如何做到?
- 社交巨头微信:面对即时零售,为何如此 “小心翼翼”? 大品牌彰显强实力,ZCAR竹子买车引领汽车新零售未来
- 孩子梦想做“网红”,该担忧吗? 生产工单系统如何帮助企业控制成本?
- 中华美食之旅:探寻阿胶黄芪奶粉的香醇诱惑 盛健羊乳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品质升级,高钙羊奶粉引领行业新风向
- 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如何解决?成都这个圆桌论坛上医生和心理专家都来“支招” 观察财政政策将如何做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