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400多万场的直播带货,你下了多少单? 红星调查|直播间里的“变异”盲盒抽奖
一季度400多万场的直播带货,你下了多少单? 红星调查|直播间里的“变异”盲盒抽奖,
下面给大家讲解“一季度400多万场的直播带货,你下了多少单? 红星调查|直播间里的“变异”盲盒抽奖”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一季度400多万场的直播带货,你下了多少单? 红星调查|直播间里的“变异”盲盒抽奖,
一季度400多万场的直播带货,你下了多少单? 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曾说:「抖音是年轻版的广场舞,快手是手机里的老乡串门,淘宝直播是互动版的电视购物,年轻人玩的东西其实都是中老年玩剩下的。」 赵圆圆参加「从意见领袖(KOL)到关键意见消费者(KOC)」为主题的产业论坛 可就是这个玩儿剩下的直播带货,佛一夜之间成为了能拯救所有行业的「灵丹妙药」。「小猪佩琦130分钟带货4014万」,「柜姐直播3小时等于复工8个月」,「6位县长直播3小时带货24万件」等数据的出现,更让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无论是沉迷买买买的购物狂,还是凑热闹的看客都忍不住问自己,「我怎么就下单了?」 图源:网络|侵删 文:文予 编辑:梓游 带货的鼻祖:电视购物 直播带货的形式如火如荼,但依然避免不了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不就是以前的电视购物吗?」 知名的互联网学者,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将电商直播定义为网络版的电视购物,认为这一形式短期作为一个噱头还可以,但它能否成为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还有待观察。 从「马上拿起电话订购吧」到「三二一,上链接」,十几年前火爆荧屏的电视购物与今日动辄上千万人围观的直播带货到底作何区别呢? 曾经的电视购物在销售金项链 1992年,广东省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第一档购物节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2004年4月1日,东方CJ家庭购物节目正式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购物节目播出。 SMG旗下东方购物公司自2004年成立后业绩快速增长,2008年全年销售额超过20亿。2015年,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注资成立的媒体零售平台快乐购登陆创业版,同年,广电系电视购物第一股风尚购物也挂牌新三板。 「每天两小时,轻松塑造好身形」是背背佳当时的宣传广告 电视购物的兴起,让诸多商品成为「童年记忆」:「好记星」学习机、「背背佳」、「氧立得」、「8848—成功男人的标配」、「语音王」手机等。这些商品都来自同一家公司——橡果集团,这家成立于1998年,以电视购物发家的企业,于2007年在纽交所正式上市。 曾经的地方卫视,是在电视购物广告中插播电视剧 巅峰时期,电视购物节目一度达到2000多个,并在2015年达到顶点,但随后便进入疲软期,呈现负增长状态。2015年第一季度,曾拥有诸多明星产品的橡果国际集团暂停了电视直销渠道。同时,中国电视购物联盟发布的数据也显示,电视购物的消费者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虽然电视购物错过了90、00后这批受众,但它曾经的火爆,却证明了慵懒市场潜藏着的巨大机会,「拿起电话订购吧」成为了当时很多人的购物选择。 今天火爆的直播带货,真的是进阶版的电视购物吗?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把直播带货看作是电视购物,这是没有搞清楚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这种新媒体之间的本质区别:一是直播带货是双向实时互动,能够随时和主播互动反馈,而电视购物则是单向传播,直播带货的用户体验更好,二是直播带货的用户规模和忠诚度远远超过于电视购物。 随着移动电商的兴起,电视购物这块蛋糕被很快分食。据《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网络购物总体交易额为6亿元,而在2006年则达到312亿元。网购的发展迅猛,除了依赖于技术以外,更是因为它迎合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毕竟,电视购物主持人歇斯底里的叫卖形象,很难俘获观众的芳心,给消费者更多自由的选择,成了调动消费的新主题。 直播带货的兴起,避不开网红经济 随着社交软件的兴起,网红开始逐渐替代购物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早期,微博是网红带货最主要阵地。2013年4月17日,微博联合阿里推出了合作产品「橱窗推荐」,当用户在微博上发布含有淘宝单个商品的链接时,该微博下方会自动推荐两张同类型的商品图,并显示「推广」字样。 张大奕初期作为《昕薇》杂志模特,为其拍摄内页 「推广」模式很快让人们看到了粉丝变现的光明前景。同年4月29日,阿里入股微博,这一举动为初代网红带货提供了土壤。当时,微博已有超过5亿用户,在微博活跃起来的一批网红,大部分是从淘宝模特转型而来,张大奕、雪梨、张沫凡、管阿姨都是个中代表。两个平台账户互通、数据交换,网红经济的雏形开始形成。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红经济,它是以受众为本位输出媒介产品,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简单说,笼住了人,变现就是水到渠成。 纪录片《网红》截图 张沫凡在一次讲述网红的发展逻辑时谈到:「先把海量的流量转化成粉丝,再通过内容将粉丝转化成用户,往社区方面运营。」在微博鼎盛时期,他们会以图文形式发布自己的美妆教程、穿搭技巧、甚至是自己的情感状态。 比起大牌傍身,注重隐私保护的明星,网红和粉丝之间有一种更为亲密的联结感,他们以此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早期的网红们不以带货为目的,主要是打造个人IP,通过个人审美和生活方式的输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 粉丝们关注网红的选款能力,并形成强烈的信任纽带,而网红们深谙粉丝的运营管理,每条转发、评论、点赞数据都作为测款依据,与销售和供应链紧密相连。他们每天花5、6个小时看评论、私信,了解粉丝的需求,这些已经是网红们的日常。 纪录片《网红》中,张大奕:「2016绝对是张大奕的时代」 张大奕作为当时的网红顶流,十分清楚粉丝的心理。她在一次采访中说:「她们(粉丝)不跟随你,也会跟随明星,但她们买不起大牌,有我们这些素人的存在,可以让她们有一个平民化的偶像、意见领袖,她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你平价、性价比很高的衣服。」 据Quest Mobile报告显示,90后、00后成为移动购物行业的核心群体,占比超四成。他们购物欲望强烈,容易受到诱导,产生冲动消费,年轻、下沉的消费者尤其依赖于意见领袖的领导。网红带货成为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高转化的拉新促活方式。 2019年10月,Quest Mobile 发布移动购物行业用户年龄分布 网红带货改变了很多人的购物习惯,也改变了第一波供应链的变革。服装厂传统的生产模式是一年只能生产几种款式,每个款式制作成千上万件。其结果是一旦销量不佳,就容易造成积压囤货。 网红带货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个旧模式,网红们首先会把打版的样衣在社交平台上进行预热,再将粉丝反馈积极的款式搬到线上店铺预售,并根据预售的成交量向厂家订货。 「小批量、多款式」的生产模式,以及快速返单,对厂商和网红来说,可谓是一种「双赢」。 张大奕在纳斯达克敲钟 早在2010年,张沫凡成立了自己的品牌「美沫艾莫尔」;2014年,张大奕开了女装网店「吾欢喜的衣橱」,也是这一年,她被网红孵化营销平台如涵控股签下。2019年4月,如涵控股赴美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红电商。 据悉,敲钟的当晚,如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程科的微博,收到了1万多条评论和私信,来信人都在表达一个意思:「我要当网红。」 2018年,温婉一度走红,被看好是下一个张大奕 划船还是要看风向 直播带货并非异军突起。 2016年3月,淘宝直播上线,张大奕就在此时试了一波水。2016年淘宝直播节上,张大奕两小时带动了2000万的成交额,观看人数超过了40万,创造了记录。彼时,淘宝直播刚刚上线100天。当时的负责人赵圆圆对此评价说:「2016年,张大奕给所有人(直播带货)起到示范和扫盲的作用,很多人开始觉得这个事情有搞头。」 但当时的张大奕本人却并不看好直播,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直播带货有点累,比拼时长的直播模式会让大家产生审美疲劳,我觉得双十二之后,这个模式会有所改变,因为直播的转化率在降低。」 2020年,张大奕在直播间,为自家服装品牌带货 但很快,淘宝直播的「搞头」出现,彼时尚不知名的网红薇娅,在2016年5月入驻淘宝直播。2017年10月,她为一家零粉丝的皮草店直播带货,引导该店的销售额达到7000万。2018年的「双十一」当天,薇娅直播间的成交额超过3亿元。 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直播电商颠覆了以往的售卖逻辑,以「货找人」的形式重新定义市场。 马云曾说,每天晚上有六千万女性逛淘宝,但就是不买东西,这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公域流量之中,仍然有很大的转化价值亟待发展。直播带货,就是挖掘到了这批流量之中的价值。 可当时的薇娅也同其他网红主播一样陷入了「淘内呼风唤雨,淘外无人知晓」的尴尬境地,尤其是淘宝的公域流量有限,新人主播不断涌入,争抢流量的局面愈发严峻。所以,主播们开始将视线放诸淘宝外部,而如何吸引新流量进入淘宝直播间成了他们「杀出重围」的一条出路。 薇娅的直播间 就在淘宝直播日渐升温的时候,短视频又站在了风口,李佳琦乘势而起。在其抖音账号的视频作品中,李佳琦会针对不同的肤色、肤质、不同收入层次的人群推荐美妆产品,进行测评,个人风格明显且清晰。 2018年下半年,他凭借挑战「30秒涂口红最多人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和马云的带货PK,走红全网,成为了在淘宝直播中和薇娅势均力敌的头部主播。 2018年「双十一」,李佳琦pk马云卖口红 能够让人过目难忘,几乎是同类化网红充斥的今天,每个网红及其团队最想做到的。「Oh My God」「买它」「太好看了吧」「你们的魔鬼来喽」等颇具特色的口号,几乎对受众是一种洗脑式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