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端智能手表都爱用圆形表盘? 智能手表的方圆之争:AI Pin成了终极答案?
为何高端智能手表都爱用圆形表盘? 智能手表的方圆之争:AI Pin成了终极答案?,
下面给大家讲解“为何高端智能手表都爱用圆形表盘? 智能手表的方圆之争:AI Pin成了终极答案?”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为何高端智能手表都爱用圆形表盘? 智能手表的方圆之争:AI Pin成了终极答案?,
为何高端智能手表都爱用圆形表盘? 2024年,魅族宣布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项目。魅族要做的产品之一,是结合Rabbit R1和AI Pin两款AI硬件新物种优势的AI硬件。关于Rabbit R1雷科技在CES 2024期间已进行报道,而AI Pin这款产品,雷科技报道团在MWC24上已分享过我们的体验。 图片来源:Humane 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类似于“怀表”一样的AI Pin,会不会成为智能手表进化的终极形态? 手表的前身,就是怀表 其实手表(更准确的说法是腕表)的前身,就是怀表。 怀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492年,当时意大利钟表匠Bartholomew Manfredi在一封信中提到了“怀钟”一词。不过,“怀钟”并不便携,在发条日益小型化后,“小怀表”在16世纪初诞生,当时德国发明家彼得·亨莱因(Peter Henlein)在纽伦堡发明了第一只怀表——“纽伦堡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不需要利用重力作为动力来源的钟表。 更重要的是,“纽伦堡蛋”成功实现了“量产”,只不过当时的“量产”都依赖钟表匠本人也就是彼得·亨莱因(Peter Henlein)手工制作。后来,随着更多钟表匠掌握对应的原理和工艺,怀表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 再经过几百年后,今天我们见到的手表(Watch)才正式诞生。关于手表的发明者有许多传说,最浪漫的说法是,1806年,拿破仑为了讨皇后约瑟芬的欢心,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只可像手镯那样戴在手腕上的小“钟”,这是世界上第一块手表。此后一段时期,怀表依然是男人身分地位的象征,手表则被视作女性的饰物。 其他关于手表面世的传说时间,也都在19世纪初甚至20世纪初,可见在16世纪到19世纪,人们的“便携钟表”,就是怀表。 由于时钟技术以及齿轮的布局更适合于圆形设计,因此早期的便携式钟表也倾向于采用圆形——或接近于圆形的八角形,下图就是欧洲现存最早的一只便携式钟表:“梅兰希顿表”(制作于1530),正是由得彼·亨莱因(Peter Henlein,约 1479-1542 年)制作的“香薰球表”。 在手表普及后,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以及工艺的进化,表盘出现了不同的形状,圆形与方形均有,比如经典的劳力士绿水鬼是圆形表盘: 再比如浪琴标志性的桶型手表: 这一阶段的手表形状变化,更多是出于“审美偏好”的设计之需,跟功能并无关系。 智能手表,方形出道 在经过数百年发展后,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引发了手表行业的新一轮变革,智能手表的形状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智能手表产品「方」与「圆」的选择,与其说是技术取向,倒不如说是设计和功能取向的结果:方形屏幕以其更大的显示面积和直角边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展示空间和更高的交互效率;圆形屏幕则以其接近传统手表的外观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图片来源:Moto 而如何平衡功能和设计,就成了智能手表品牌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谷歌专为智能手表设计的 Android Wear 发布之前,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手表采用的都是方屏方案:比如开创了智能手表这一品类,但现在已经出售品牌的 pebble;先后推出了多款非 Android 智能手表的索尼,也坚持采用方形屏幕的方案。 不同于传统手表,智能手表的功能核心是内容显示,具体来说是文字显示,这一点方形屏幕有先天优势。根据 Google 的开发指引,圆形屏幕的界面显示空间比方形屏幕要小 22%,同时还需要更大的边距来保障文字可阅读性,进一步压缩了屏幕实际显示区域。 图品来源:雷科技 此外,当手表需要显示多行文本,比如邮件预览或微信对话时,圆形屏幕能「完整显示」的行数较少,需要上下反复滚动屏幕才能看全。 而方形屏幕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尽管手表屏幕尺寸依旧限制了单行能显示的文字数量,但因方形屏幕的显示完整性更高,用户可在不滚动页面的情况下看到更多完整的信息,比如在特别长的信息中找到文末的验证码。 图片来源:Google 另外,方形屏幕的智能手表在硬件成本和内部空间利用率上也有着更好表现,这也是第一批 Android Wear 三款手表中,只有 Moto 360 采用圆形屏幕的原因。 圆形的智能手表更贵。当时,LG G Watch 和 Samsung Gear Live 首发售价仅 199 美元,而 Moto 360 售价要来到 249 美元,这还是 Moto 360 没有采用昂贵的 CoP 封装工艺,在手表屏幕正面留下控制板「缺口」时的价格。如果 Moto 360 采用「全圆+窄边框」的屏幕方案,成本只会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Google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手表的表盘形状有了新的分野:一类是低端款,以智能手环为蓝本再增加些许功能的“智能手表”,出于成本考量因素,不约而同采用方形屏幕的原因;另一类是高端款,除 Apple Watch 外,所有高端智能手表均采取圆形屏幕,以获取更高的“颜值”。 高端智能手表钟爱圆形屏 首先,圆形屏幕的智能手表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 在高端机械手表领域也有不少为了设计而采用方形表盘的例子,比如深受「富二代」和「时尚新贵」喜爱的理查德米勒就采用桶形表盘,小雷自己非常喜欢的积家 Reverso 系列也采用了标志性的方形表盘。 但由于早期采用方形表盘的智能手表都带有一种浓厚的「电子味」和「玩具感」,不符合智能手表「融入日常生活」的定位,所以从第二代Android Wear(Wear OS)开始,包括 LG、三星在内的各品牌都开始转向圆形表盘,Wear OS 2.0 首发产品中只有不到 30% 的品牌还在坚持方形屏幕。而在最新的 Wear OS 设计指引中,Google 也已删除了方形屏幕的设计规范,要求开发者按照圆形屏幕来开发软件。 图片来源:Google 从这个角度看,圆形屏幕也是手表品牌塑造高端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就像传统手表品牌会用复杂的制作工艺为手表带来附加价值一样,圆形屏幕作为「高成本部件」的代表,已成为高端智能手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正从软件生态的角度「倒逼」方表盘的智能手表们拥抱圆形。 圆形屏幕也让智能手表拥有更大的交互创新空间:让表盘旋转本身成为一种“输入”。 在智能手表诞生的初期,屏幕触控是智能手表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很显然,智能手表的小尺寸屏幕并不适合精确的触控操作,而用户在进行触控交互时,手指也会不可避免的遮挡屏幕,进一步影响屏幕的显示空间。 图片来源:三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形屏幕的 Android Wear 阵营在 Google 的影响下拿出了反转手腕的手势操作,而在 Tizen 系统和圆形屏幕领域发力的三星,则发挥了圆形屏幕的优势,用旋转手表外圈计时环来代替转动的滚动手势,让用户可以在完全不遮挡手表屏幕显示内容的情况下与手表交互。 AI手表将成为“怀表”? 基于交互方式打造手表形态的做法在智能手表领域并不罕见:Apple Watch 的数字表冠就显著减少了「触屏滚动」这种低效却模糊的交互方式,用实体旋钮和震动反馈提供精确且不影响显示面积的交互方式;三星利用旋转计时环为 Galaxy Watch 带来类似功能;脱胎于中国企业「出门问问」的 TicWatch 更进一步,在圆形表壳的外侧就加入了触控条,用「挠一挠」的屏幕外触控实现了和三星相同的效果。 图片来源:Mobvoi 不难看出,智能手表高度成熟的当下,确定智能手表「圆形屏幕」还是「方形屏幕」的因素早已不是曾经的成本或技术,而是交互方式。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爆发,我们看到全新的AGI技术重塑人机交互的可能,正如前文所言,AI硬件也成了2024年的热点趋势,AI大模型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则是重点方向之一。在 MWC24 上,我们就看到了「没有屏幕的智能怀表」——AI Pin。 AI Pin一般会被用户别在胸前,类似于怀表一样。尽管其与智能手表形态迥异,但两者核心功能其实是互通的:智能手表和 AI Pin 本质上都是以 AI 为核心,用来替代手机基本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只不过智能手表利用触控和视觉交互,AI Pin 利用语音和视觉交互而已。 如果说PC/手机是传统的挂钟座钟,AI Pin就是怀表,它跟智能手表一样,解决的都是“便携”的问题。 其实手表并不是最佳佩戴方案,因为一直佩戴手表总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很多人睡觉就习惯摘下手表。2024年MWC上三星发布智能戒指,就是瞄准了“需要可穿戴设备,但不想一直佩戴手表”的人群。在AWE 2024上,云米展示的“毫米波睡眠监测雷达”,也是主打“无接触、零介入、不打扰”到睡眠监测方案。 应该说,AI Pin 反映了AI给可穿戴设备带来的全新可能性:随着智能设备拥有“主动AI”能力,人机交互将不再被圆形还是方形,抑或是触控还是旋转这样的物理因素给限制,未来,佩戴在衣服上的装饰物、纽扣甚至胸针,都可能成为智能终端。 总之,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交互重心从触控转向AI多模态交互,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AI硬件采用类似 AI Pin 的AI交互方案。到那时候,自然也不会有再有智能手表屏幕的方圆之争。不过话说回来,当智能手表失去表盘之后,还能被叫做智能手表吗? 2024年,魅族宣布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项目。魅族要做的产品之一,是结合Rabbit R1和AI Pin两款AI硬件新物种优势的AI硬件。关于Rabbit R1雷科技在CES 2024期间已进行报道,而AI Pin这款产品,雷科技报道团在MWC24上已分享过我们的体验。 图片来源:Humane 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类似于“怀表”一样的AI Pin,会不会成为智能手表进化的终极形态? 手表的前身,就是怀表 其实手表(更准确的说法是腕表)的前身,就是怀表。 怀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492年,当时意大利钟表匠Bartholomew Manfredi在一封信中提到了“怀钟”一词。不过,“怀钟”并不便携,在发条日益小型化后,“小怀表”在16世纪初诞生,当时德国发明家彼得·亨莱因(Peter Henlein)在纽伦堡发明了第一只怀表——“纽伦堡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不需要利用重力作为动力来源的钟表。 更重要的是,“纽伦堡蛋”成功实现了“量产”,只不过当时的“量产”都依赖钟表匠本人也就是彼得·亨莱因(Peter Henlein)手工制作。后来,随着更多钟表匠掌握对应的原理和工艺,怀表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 再经过几百年后,今天我们见到的手表(Watch)才正式诞生。关于手表的发明者有许多传说,最浪漫的说法是,1806年,拿破仑为了讨皇后约瑟芬的欢心,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只可像手镯那样戴在手腕上的小“钟”,这是世界上第一块手表。此后一段时期,怀表依然是男人身分地位的象征,手表则被视作女性的饰物。 其他关于手表面世的传说时间,也都在19世纪初甚至20世纪初,可见在16世纪到19世纪,人们的“便携钟表”,就是怀表。 由于时钟技术以及齿轮的布局更适合于圆形设计,因此早期的便携式钟表也倾向于采用圆形——或接近于圆形的八角形,下图就是欧洲现存最早的一只便携式钟表:“梅兰希顿表”(制作于1530),正是由得彼·亨莱因(Peter Henlein,约 1479-1542 年)制作的“香薰球表”。 在手表普及后,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以及工艺的进化,表盘出现了不同的形状,圆形与方形均有,比如经典的劳力士绿水鬼是圆形表盘,浪琴标志性的桶型手表。 这一阶段的手表形状变化,更多是出于“审美偏好”的设计之需,跟功能并无关系。 智能手表,方形出道 在经过数百年发展后,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引发了手表行业的新一轮变革,智能手表的形状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智能手表产品「方」与「圆」的选择,与其说是技术取向,倒不如说是设计和功能取向的结果:方形屏幕以其更大的显示面积和直角边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展示空间和更高的交互效率;圆形屏幕则以其接近传统手表的外观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图片来源:Moto 而如何平衡功能和设计,就成了智能手表品牌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谷歌专为智能手表设计的 Android Wear 发布之前,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手表采用的都是方屏方案:比如开创了智能手表这一品类,但现在已经出售品牌的 pebble;先后推出了多款非 Android 智能手表的索尼,也坚持采用方形屏幕的方案。 不同于传统手表,智能手表的功能核心是内容显示,具体来说是文字显示,这一点方形屏幕有先天优势。根据 Google 的开发指引,圆形屏幕的界面显示空间比方形屏幕要小 22%,同时还需要更大的边距来保障文字可阅读性,进一步压缩了屏幕实际显示区域。 此外,当手表需要显示多行文本,比如邮件预览或微信对话时,圆形屏幕能「完整显示」的行数较少,需要上下反复滚动屏幕才能看全。 而方形屏幕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尽管手表屏幕尺寸依旧限制了单行能显示的文字数量,但因方形屏幕的显示完整性更高,用户可在不滚动页面的情况下看到更多完整的信息,比如在特别长的信息中找到文末的验证码。 另外,方形屏幕的智能手表在硬件成本和内部空间利用率上也有着更好表现,这也是第一批 Android Wear 三款手表中,只有 Moto 360 采用圆形屏幕的原因。 圆形的智能手表更贵。当时,LG G Watch 和 Samsung Gear Live 首发售价仅 199 美元,而 Moto 360 售价要来到 249 美元,这还是 Moto 360 没有采用昂贵的 CoP 封装工艺,在手表屏幕正面留下控制板「缺口」时的价格。如果 Moto 360 采用「全圆+窄边框」的屏幕方案,成本只会进一步提升。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手表的表盘形状有了新的分野:一类是低端款,以智能手环为蓝本再增加些许功能的“智能手表”,出于成本考量因素,不约而同采用方形屏幕的原因;另一类是高端款,除 Apple Watch 外,所有高端智能手表均采取圆形屏幕,以获取更高的“颜值”。 高端智能手表钟爱圆形屏 首先,圆形屏幕的智能手表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 在高端机械手表领域也有不少为了设计而采用方形表盘的例子,比如深受「富二代」和「时尚新贵」喜爱的理查德米勒就采用桶形表盘,小雷自己非常喜欢的积家 Reverso 系列也采用了标志性的方形表盘。 但由于早期采用方形表盘的智能手表都带有一种浓厚的「电子味」和「玩具感」,不符合智能手表「融入日常生活」的定位,所以从第二代Android Wear(Wear OS)开始,包括 LG、三星在内的各品牌都开始转向圆形表盘,Wear OS 2.0 首发产品中只有不到 30% 的品牌还在坚持方形屏幕。而在最新的 Wear OS 设计指引中,Google 也已删除了方形屏幕的设计规范,要求开发者按照圆形屏幕来开发软件。 图片来源:Google 从这个角度看,圆形屏幕也是手表品牌塑造高端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就像传统手表品牌会用复杂的制作工艺为手表带来附加价值一样,圆形屏幕作为「高成本部件」的代表,已成为高端智能手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正从软件生态的角度「倒逼」方表盘的智能手表们拥抱圆形。 圆形屏幕也让智能手表拥有更大的交互创新空间:让表盘旋转本身成为一种“输入”。 在智能手表诞生的初期,屏幕触控是智能手表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很显然,智能手表的小尺寸屏幕并不适合精确的触控操作,而用户在进行触控交互时,手指也会不可避免的遮挡屏幕,进一步影响屏幕的显示空间。 图片来源:三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形屏幕的 Android Wear 阵营在 Google 的影响下拿出了反转手腕的手势操作,而在 Tizen 系统和圆形屏幕领域发力的三星,则发挥了圆形屏幕的优势,用旋转手表外圈计时环来代替转动的滚动手势,让用户可以在完全不遮挡手表屏幕显示内容的情况下与手表交互。 AI手表将成为“怀表”? 基于交互方式打造手表形态的做法在智能手表领域并不罕见:Apple Watch 的数字表冠就显著减少了「触屏滚动」这种低效却模糊的交互方式,用实体旋钮和震动反馈提供精确且不影响显示面积的交互方式;三星利用旋转计时环为 Galaxy Watch 带来类似功能;脱胎于中国企业「出门问问」的 TicWatch 更进一步,在圆形表壳的外侧就加入了触控条,用「挠一挠」的屏幕外触控实现了和三星相同的效果。 图片来源:Mobvoi 不难看出,智能手表高度成熟的当下,确定智能手表「圆形屏幕」还是「方形屏幕」的因素早已不是曾经的成本或技术,而是交互方式。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爆发,我们看到全新的AGI技术重塑人机交互的可能,正如前文所言,AI硬件也成了2024年的热点趋势,AI大模型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则是重点方向之一。在 MWC24 上,我们就看到了「没有屏幕的智能怀表」——AI Pin。 AI Pin一般会被用户别在胸前,类似于怀表一样。尽管其与智能手表形态迥异,但两者核心功能其实是互通的:智能手表和 AI Pin 本质上都是以 AI 为核心,用来替代手机基本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只不过智能手表利用触控和视觉交互,AI Pin 利用语音和视觉交互而已。 如果说PC/手机是传统的挂钟座钟,AI Pin就是怀表,它跟智能手表一样,解决的都是“便携”的问题。 其实手表并不是最佳佩戴方案,因为一直佩戴手表总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很多人睡觉就习惯摘下手表。2024年MWC上三星发布智能戒指,就是瞄准了“需要可穿戴设备,但不想一直佩戴手表”的人群。在AWE 2024上,云米展示的“毫米波睡眠监测雷达”,也是主打“无接触、零介入、不打扰”到睡眠监测方案。 应该说,AI Pin 反映了AI给可穿戴设备带来的全新可能性:随着智能设备拥有“主动AI”能力,人机交互将不再被圆形还是方形,抑或是触控还是旋转这样的物理因素给限制,未来,佩戴在衣服上的装饰物、纽扣甚至胸针,都可能成为智能终端。 总之,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交互重心从触控转向AI多模态交互,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AI硬件采用类似 AI Pin 的AI交互方案。到那时候,自然也不会有再有智能手表屏幕的方圆之争。不过话说回来,当智能手表失去表盘之后,还能被叫做智能手表吗?
智能手表的方圆之争:AI Pin成了终极答案?
- 300斤棕熊偷吃粮食被卡进塑料桶 网友:救援时人和熊都害怕极了 救命!我在海边被“塑料袋”蛰了!
- Arla携手索地雅,全球两大乳业巨头合作,加码中国奶粉市场野心彰显 断奶期如何养护体质弱的宝宝?口粮可在奶粉排行榜十强中选
- 快消品头部品牌如何设计“营销数字化平台”? 快消品头部品牌如何设计“营销数字化平台”?|crm|erp
- 打通情绪这堵墙 知名心理专家开讲“教师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名校MBA卖老酒:6年开8店、询价小程序涨粉20万+,他如何做到?
- 社交巨头微信:面对即时零售,为何如此 “小心翼翼”? 大品牌彰显强实力,ZCAR竹子买车引领汽车新零售未来
- 孩子梦想做“网红”,该担忧吗? 生产工单系统如何帮助企业控制成本?
- 中华美食之旅:探寻阿胶黄芪奶粉的香醇诱惑 盛健羊乳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品质升级,高钙羊奶粉引领行业新风向
- 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如何解决?成都这个圆桌论坛上医生和心理专家都来“支招” 观察财政政策将如何做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