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真的?AI制作的电影要上映了 专家建议推广照片防伪技术 遏制AI伪造泛滥_新闻频道
来真的?AI制作的电影要上映了 专家建议推广照片防伪技术 遏制AI伪造泛滥_新闻频道,
来真的?AI制作的电影要上映了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胖到笑 干饭不如看电影
最近两年的影视圈,因AI引发的动静不小。
从编剧罢工到各种换脸,AI似乎提高了电影生产力,但也带来争议。 关于AI的讨论还没定论,第一部AI制作的原创长篇电影却已准备就绪,即将登陆大银幕。
近日,AI生成的原创电影《生成式AI实施领域》 (generAIdoscope) 释出了一支预告。
影片包含三个独立故事,剧本由乙一、兽根刚、山田洋辉三位日本导演操刀,画面、声音以及配乐都由AI生成, 计划2024年年内在日本院线上映。
难道说,AI电影的时代已经真的要到来了吗?
其实认真回顾一下,这已经不是生成式AI第一次挑战故事长片了。
今年稍早时候的3月6日,一部名为《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 (Our T2 Remake) 的AI电影在洛杉矶举办了首映礼。
这部电影以备受影迷追捧的《终结者2》为蓝本进行改编,由50位创作者使用各种不同的AI工具接力完成。
原作中致力于毁灭人类,统治地球的人工智能反派“天网”被改编成了当下领跑人工智能开发的OpenAI,影片杂烩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影像,融入/搬运了诸多无厘头的桥段和角色。
当然,这部充满恶搞风格的AI重制电影并不是以艺术创作为第一导向的,它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目的是以最直观的影像,来探讨人工智能参与电影制作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而在制作上来看,它也是基于原版电影内容的“重制”,而算不上AI的“原创”。
但从《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到《生成式AI实施领域》,从基础的构图、光影、色彩各方面的协调,到对不同画风的模仿和重现,AI所生成的静态图像已经越来越向人类审美靠拢。
而也正是得益于这些技术进步,AI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制作的各个领域。
比如剧集《大唐狄公案》借助AI还原了文献古籍中的唐代建筑群,其中使用的AI数字建筑接近2万个;科幻短片《星绪》尝试将AI绘图引入虚拟拍摄,为真人实拍和AI场景的交互提供了新思路。
《大唐狄公案》
同样迎来技术升级的还有影视音乐的创作,借助AI音乐生成工具,只需输入音乐风格、歌词内容、音色等关键词,就能快速生成带有歌词和节拍的乐曲片段。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为新作《AI创世者》配乐时曾尝试使用AI来模仿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风格进行创作。
《AI创世者》
虽然剧组最终还是请来了汉斯·季默本人,但AI试验也获得了不错的结果:即使远不足以媲美大师,但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的不俗创作力。
《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则将原版人气角色用AI形式重现: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琳达·汉密尔顿饰演的萨拉·康纳,爱德华·福隆饰演的小约翰……
在AI技术的加持下,克隆出这样的数字孪生体变得更简单易行。
当年李安的《双子杀手》的特效团队为了制造一个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对演员进行了三次全身扫描建模,甚至细化到了口腔和牙齿,仅逐帧动作捕捉就花费了2年时间。
现如今,AI的参与大大简化了这些工作步骤。
去年的《夺宝奇兵5》用AI重现了哈里森·福特更年轻的容貌,而前段时间的《传说》则用AI“生成”了27岁的成龙,不过也引来争议。
与工序复杂、一帧帧打磨的《双子杀手》相比,AI重换新颜的呈现效果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但AI加入之后制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却是不容置疑的。
但省时省力并非影视创作唯一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AI的使用在目前依然充满了争议。
《流浪地球2》利用AI制作了20岁出头的吴京,也用AI修复了李雪健老师年轻的声音,基本能被大家接受,没有什么吐槽;
但漫威的《秘密入侵》采用AI制作的片头则遭到了“抹黑创作”的指责,因为正处好莱坞编剧罢工风潮而陷入非议。
《秘密入侵》用AI生成的片头
所以AI能拍电影吗?答案是目前还是很难。
《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顶多算是静态图片拼凑而成的PPT电影,几乎没有调度和运镜可言,更不必说满足剧情长片对逻辑深度和叙事艺术的追求。
但技术的限制只是一个方面,这甚至是AI面临的最小限制,新的AI工具的迭代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还未上映,其使用的AI创作工具就已经落后版本。
AI+电影落地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在虚拟空间之外。
首先,是AI侵权问题。 无论是大公司层面的 版权之争,还是 deepfake 随意换脸带来的个人隐私和 肖像权 侵害, 至今已经成为存在广泛争议的领域。
另一方面,利用AI带来的竞争和生态恶化也让不少从业者“危机感十足”, 好莱坞在去年经历了两次大罢工,其核心除了薪资矛盾外,被AI抢走饭碗的焦虑也是一股很重要的推力。
我们现如今在网络上或许能看到无数AI“整活儿”和恶搞,从最初根据关键词文生视频或图生视频,到如今可以“扩写”视频,AI的潜能的确让人惊叹,但作为一种技术工具,AI距离取代人类进行原创创作,依然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
《生成式AI实施领域》
有研究机构预测,大模型训练将在2026年至2032年间消耗完所有可用数据。而人类独有的想象力和从广阔世界中汲取灵感的能力则无穷无尽,这种不依赖数据的内在创造力暂时是AI难以比拟的。
《生成式AI实施领域》
而对于电影来说,无论是《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还是《生成式AI实施领域》,更多依然是作为带给我们灵感和新鲜感的方式,而不是目的。
毕竟在电影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画面和特效,而是故事、创意与人文。
注: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专家建议推广照片防伪技术 遏制AI伪造泛滥_新闻频道
近期,博主小K遭遇了一次令人不安的事件:有人利用她的照片进行AI合成,并通过私信询问她是否提供私人服务。这种AI技术的不当使用,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也暴露了技术滥用带来的问题。调查发现,黑灰产业中存在售卖以网红、女星为对象的“AI脱衣”照片群组,甚至提供5元“去衣”、20元“视频换脸”的非法服务。这些行为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罪及传播淫秽物品罪。更有甚者,通过教授此类技术,成为帮助犯或教唆犯,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的赵虎律师指出,AI技术用于制作和传播虚假图像,不仅违法,还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奇安信集团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强调,AI深度伪造技术因其高效性和低门槛,正导致大量伪造内容充斥互联网,呼吁加强对照片和视频防伪技术的探索与推广。
此外,该现象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所体现,B站、小红书等平台上出现了一些以“AI脱衣教程”为标题的视频,尽管部分视频实为AI换衣演示,但此类内容的流传无疑助长了技术的滥用。裴智勇建议,互联网平台应积极参与网络治理,限制不良信息传播,对于未证实的信息加注警示,同时推广防伪技术的应用。
北京芯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CTO孙悦则从技术防范角度提出,面对深度伪造技术的挑战,加强系统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及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于抵御身份伪造风险至关重要。长远来看,需要政府、行业、技术开发者及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技术研发和提升公众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的协作,来维护网络安全和个人权益。
- 300斤棕熊偷吃粮食被卡进塑料桶 网友:救援时人和熊都害怕极了 救命!我在海边被“塑料袋”蛰了!
- Arla携手索地雅,全球两大乳业巨头合作,加码中国奶粉市场野心彰显 断奶期如何养护体质弱的宝宝?口粮可在奶粉排行榜十强中选
- 快消品头部品牌如何设计“营销数字化平台”? 快消品头部品牌如何设计“营销数字化平台”?|crm|erp
- 打通情绪这堵墙 知名心理专家开讲“教师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名校MBA卖老酒:6年开8店、询价小程序涨粉20万+,他如何做到?
- 社交巨头微信:面对即时零售,为何如此 “小心翼翼”? 大品牌彰显强实力,ZCAR竹子买车引领汽车新零售未来
- 孩子梦想做“网红”,该担忧吗? 生产工单系统如何帮助企业控制成本?
- 中华美食之旅:探寻阿胶黄芪奶粉的香醇诱惑 盛健羊乳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品质升级,高钙羊奶粉引领行业新风向
- 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如何解决?成都这个圆桌论坛上医生和心理专家都来“支招” 观察财政政策将如何做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