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写作的故事 申论写作要常背名言警句
我与写作的故事 申论写作要常背名言警句,
我与写作的故事
家乡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全家团圆的节日。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北方、南方过年的差别,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老人和现在的年轻人过春节的习惯也不一样。
山东人过年是从农历二十三北方小年开始,小年又称“辞灶日”,据我奶奶讲“传说今天是灶王爷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日子,所以今天家里要“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今天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做黄面,黄面这种食物非常具有粘性,所以就有一个说法就是吃黄面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再向玉皇大帝报告时说些好的,不要说那些不吉祥的话;还有些地方说在小年吃麦芽糖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说些好的话。”这一天还要杀年猪,早年间人们穷,一年到头也就能吃这一次肉了。
接下来的几天就开始准备年货,打扫打扫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炸上一些年货——藕盒、豆腐丸子、炸鱼等等,准备过年。
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那天。不管是在哪里工作的,有多么劳累的工作,都需要停下手里的工作,回家吃饭。把家里的家谱拿出来挂好供奉上整鱼、整鸡、整块肉,还有香蕉、橙子、苹果等水果和馒头。最靠近家族图谱的是一排盛了茶水的碗或盛着酒的杯子,每个碗或杯子前立着一双筷子。这天中午要去村头,之前是有一个土地庙的,家里的当家人拿上一把香点着之后去土地庙那里请回“爷爷娘娘”,就是家里去世的那些人把他们请回来一起过年。在家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请祖先回家来了的人家,大门大敞,门前放一根细木棍,意欲留住祖先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一顿午饭。之后一家人都开始包饺子,饺子可是春节必备,但是饺子还是家里包的好吃。到了太阳刚下山,我们村里的就开始了一件大事——“走酒”,每户都出一个男丁,不管是多么大岁数的人都要去“走酒”,手里拿着纸钱,怀里抱着酒,挨家挨户的去跪拜祖宗。除夕夜,放上一挂鞭炮之后,饺子下锅,熟了之后吃着饺子,看着春晚很是温暖。
在初一零点时,人们再出来放鞭炮,要多好看有多好看,不夸张的说,简直是灯火通明。到了五六点,人们开始下饺子,然后再去拜年,还是挨家挨户的去拜年,给长辈磕头,到八点左右就差不多转过来了。拜完年后,村里组织去祖坟拜祖宗,在祖坟旁,放起烟花,烧上一些纸钱。有时过上几年同根同源的族人从别的村里来一起祭祖。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乡的特色商河鼓子秧歌便开始闹了起来,在一年里,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能看到秧歌,村村有秧歌,村村闹秧歌,特别是白桥的高跷,跳的是真好。跳的好的还会去外村表演。每每在迎接秧歌队时,都会放一挂鞭炮来迎接。那是真热闹啊,在晚上,还会有花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凑凑热闹。
春节是人们团圆的节日,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发布于:山东
申论写作要常背名言警句
在考场上想要写一篇好的申论作文,名言警句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中公教育结合历年常考内容,为各位考生总结了考生们需要积累的名言警句。
一、论环境保护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典出:唐·张说《下江南向夔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典出: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典出:《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典出:荀子《天论》
二、论节约型社会建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典出:李商隐《咏史》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典出:《新唐书》
“简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典出: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典出: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典出: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论思维辩证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典出:唐·杜荀鹤《泾溪》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典出:南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典出:战国·尸佼《尸子》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典出: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典出:苏轼《题西林壁》
四、论劝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典出:《庄子·养生主》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典出: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典出:孔子《论语·雍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典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典出: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五、论文化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典出:《古今贤文(合作篇)》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典出: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典出:《论语·季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典出:白居易《与元九书》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典出:清·赵翼《论诗》
六、通论名言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典出:唐·李世民《帝范》
“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典出:李白《行路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典出:刘禹锡《浪涛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典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典出:孔子《论语·卫灵公》[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