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为啥撑不起实体书店 北京鼓励实体书店内涵式发展,272家实体书店获资金扶持
“颜值”为啥撑不起实体书店 北京鼓励实体书店内涵式发展,272家实体书店获资金扶持,
“颜值”为啥撑不起实体书店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陪伴重庆人5年的钟书阁昨日正式停止营业——
“颜值”为啥撑不起实体书店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邱小雅
九月十七日晚上八点,钟书阁重庆门店正式停止营业。通讯员 朱蓝澜 摄\视觉重庆
9月17日晚上8点,陪伴重庆人5年的钟书阁正式停止营业。书店门口“距离再见还剩0天”的海报前,挤满了拍照留念的人。送别的人群中,70岁的王奶奶在一堆年轻人里特别显眼。她眼眶泛红,有些哽咽地说:“钟书,顾名思义‘钟情于书’。虽然有不舍,但终有一别。”
近年来,网红书店退场并不鲜见。消费者真的不需要实体书店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连日来,记者走访重庆书店消费市场发现,一边是网红书店“黯然退场”,另一边是不少中小型独立书店活得有滋有味。
看上去很美的网红书店
9月17日下午,记者在位于九龙坡中迪广场的钟书阁看到,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宛如开业时的门庭若市。
不少人是听说要停业的消息后专程赶来。“开业初期,排队两小时才能在最佳机位拍张照,没想到短短四五年就要停业关门了。”市民周芳有些唏嘘。
2019年,钟书阁书店在重庆高调亮相,因极具个性的空间设计吸引年轻人争先打卡,最火的时候还要限流。
李辉(化名)曾在重庆钟书阁当过两年店员。他说:“与其说是书店,不如说是‘景点’。大部分人走进书店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参观。看着满墙的书,找个角度拍照打卡发个朋友圈,一切结束。”
“重庆钟书阁有接近14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必须要靠消费才能支撑庞大的运行成本。”李辉说,初期靠着“颜值经济”吸引一波客流,但实际上顾客到店消费的并不多,进来十几个顾客,实际消费的客人估计不到一半。
“网红书店看上去很美,可并不能解决核心痛点——商业模式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说,实体书店从来不缺网红,这类书店的通病是占据较大面积,成本高、效益低。这导致曾经大量进入该行业的资本泡沫很快破灭。
此外,面对电商平台的低价冲击,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全国近一半的书店在亏本。《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实体店渠道零售图书市场同比下降37.22%,降幅超过2020年。
“除了卖书,还要提供更多元的消费选择”
面对疲软的市场,实体书店是不是真的毫无退路?
9月10日中午12点,记者在解放碑协信星光商场刀锋书酒馆看到,门口不少人正在排队,其中很多人是到这家书店来吃饭。
“实体书店想要存活,光盯着‘卖书’早就行不通了。”刀锋书酒馆创始人江凌介绍,这里有4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其中300平方米用作书籍陈列,剩余的空间用于餐饮和咖啡。
江凌给记者算了笔账:如今书店整体销售额,卖书只占到30%,剩下70%全靠餐饮。从利润来看,图书贡献率更少,只有不到10%,“除了卖书,给顾客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是当下所有书店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書”书店主理人吕作熠对此也有同样的看法,不过,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不求做大,但求做精。
2022年6月,吕作熠在重庆九龙意库文创园开了一家不足50平方米的书店,取名“一書”。店如其名,这家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
“店内的书和电商走出了差异化道路,我们贩售的都是签名本或者珍藏本,定价通常在50元到100元左右。然后会围绕这本书举办共读会、朗诵会,甚至邀请作者来开签售会。”吕作熠说,开业两年多,书店经营一直不错,社群会员超千人。
这样的模式,背后自有其商业逻辑。吕作熠介绍,每周卖一本书并不是简单地把店内的书目更新,而是整个书店空间围绕这本书做氛围呈现,策划与这本书相契合的活动。这几乎等同于“开发新产品+小型策展方案+活动策划”的综合体。
“大型网红书店强调空间体验感,通过颜值吸引消费者,这种模式往往伴随高昂的成本。”吕作熠说,像他这样的小书店,通过在书的内容上做文化体验、衍生消费,增强社群黏性,反而还能稳定地运转。
从卖书转向卖一种生活方式
实际上,除了“刀锋书酒馆”“一書”这样小而美的书店,重庆也涌现了许多不错的独立书店品牌,比如“新山书屋”“精典书店”等。
在李然看来,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实体书店要生存,关键是探索业态组合,更好满足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开书店,首先要明白,消费者去这家书店到底是干什么?是看书、买书,还是休闲喝咖啡,甚至小酌几杯酒?
“强化书店的社交功能,从卖书转向销售一种生活方式,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让他们把逛书店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许是突破口。”李然说。
“书店概念被解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江凌说,文化消费被网络媒体挖走了很大一部分受众,实体书店应该探索如何在一个空间里呈现文化类的东西,书只是其中一个载体。
吕作熠表示,文化消费发展到今天,单一渠道几乎不可能打开市场,实体书店要学会和网络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共存,“‘一書’书店依靠小红书等平台创造了不少销量,未来也会积极拥抱电商。”
此外,李然建议,书店要与文化娱乐产业合作,例如电影院、话剧院、音乐厅等,推出联合文化套餐,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实施会员制度,通过积分、折扣、会员活动等方式增强客户黏性,提高顾客回头率。
发布于:北京
北京鼓励实体书店内涵式发展,272家实体书店获资金扶持
2021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顺利完成,1月12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公布了2021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入选名单,共有272家实体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对148家书店给予房租补贴,对99家书店给予示范书店奖励,对10家书店给予转型升级奖励,鼓励14家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对142家书店组织开展的2151场阅读及相关文化活动给予补贴。
读者在熹阅堂图书馆阅读。
北京实体书店达2042家
“十三五”期间,北京实体书店高速发展,实体书店数量达到1994家,圆满完成“万人拥有书店数量0.8个”指标和“一区一书城”建设任务。
2021年,在数字化趋势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双重”压力下,北京市区两级政府在实体书店建设中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底,实体书店数量达2042家,比2020年增加48家,增幅2.4%,万人可用实体书店数量达到0.93个。风格各异、主题丰富的书店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记者在中国书店绿心公园店探访发现,这家书店以传承发展大运河文化为特色,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交相辉映。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晓说,传统文化活动、党建活动、儿童阅读活动已在书店开展,其中木版活字印刷体验、古琴雅集更让读者充分体验到传统文化魅力。
获扶持书店有了明确门槛
和往年不同,2021年,北京市首次将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扶持政策门槛明确为:以经营出版物为主营业务,持续经营满1年的实体书店;实体书店经营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出版物经营面积超过50%;上架经营出版物不少于20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量化指标的目的在于促进实体书店回归主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建设书香北京的目标。
据悉,2021年获得扶持的实体书店中,从经营面积来看,在3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的书店有77家,占比28%;2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有101家,占比37%;50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的有81家,占比30%;2000平方米以上的有13家,占比5%。从品种数量来看,上架销售出版物数量超过5000册的书店占73%。
促实体书店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特色书店、最美书店评选的基础上,2021年北京实体书店扶持的重点是,以评优推优为引擎,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书店内涵式发展。
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得扶持的书店,出版物销售额超过该店全年营业额一半以上的书店占比66%;营业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有17家,占比17%。
与此同时,大力扶持在人流密集、企业集中等重要区域开办实体书店也是2021年的一大重点。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共有“商场书店、校园书店、园区书店”357家。其中,14家新开办的“进商场、进学校、进园区”优质书店获得扶持。坐落于北化机爱工场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园内的熹阅堂图书馆,馆内面积近4000平方米,大气、温馨的阅读空间吸引了园区企业员工以及附近居民前来打卡,一到周末,一家老小举家前来阅读、购书的画面不断呈现,这家开放时间3个多月的阅读空间得到了扶持。熹阅堂图书馆主理人李奕萱表示:“政府给我们这笔奖励资金,对熹阅堂的顺利运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帮助。”
鼓励实体书店求新求变
还有令人关注之处在于,北京鼓励发展“书店+”,以更新升级为原动力,鼓励书店求新求变,挖掘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北京实体书店升级转型成为主流,出现了“馆店结合”“厂店结合”以及“书店+课堂”“书店+文旅”等特色模式,实现了空间、产品、服务的高度集中和相互转化,促进了以读者为核心的立体式、多维度文化消费,实体书店呈现出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新风貌。
而加大力度扶持实体书店举办阅读活动,也是北京对实体书店扶持的一个方向。因各类活动组织出色、特色鲜明,北京图书大厦、宸冰书坊、悦闻书院等多家单位和机构都得到了奖励。
(原标题:2021年共有272家书店、2151场阅读文化活动获扶持 北京鼓励实体书店内涵式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路艳霞
流程编辑:TF065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