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农场能拯救朋友圈的“中年危机”吗? 腾讯微信硬刚苹果,这次必须支持腾讯
微信农场能拯救朋友圈的“中年危机”吗? 腾讯微信硬刚苹果,这次必须支持腾讯,
微信农场能拯救朋友圈的“中年危机”吗?
昨天,微信农场“空降”微博热搜榜第一,今天,“微信逐渐QQ化了吗?”又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4月19日,朋友圈即将迎来10周年,微信却为了激发年轻人的社交活跃度绞尽脑汁,甚至亲自下场“搞活”,不惜背上“抄袭QQ”的争议。
据媒体统计,在过去一年时间之内,iOS版微信进行了16项更新,主要围绕增强社交功能而展开。此次全网营销“微信农场”,也是为了让已上线一年多的“微信状态”顺利出圈。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当春节期间社交App啫喱火爆一时,微信正试图通过在朋友圈之外开辟新的社交乐园,重新赢得年轻人的芳心。只是,不同于同龄人扎堆的QQ,在家人长辈老板同事“济济一堂”的微信,不爱玩朋友圈的年轻人会毫无顾忌地在农场养海绵宝宝吗?
微信农场
火爆背后有何玄机?
如果抛开“QQ化”的争议,仅从传播效果来看,微信农场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推广案例。如果仅仅对外宣布“微信状态可以添加表情包了”,几乎不可能激起什么水花,因为大部分用户连微信状态是什么都不清楚。
然而,微信团队找到了一个用户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养动物,毕竟我们早已经过了开心农场、QQ农场等产品的教育。
经过“场景化包装”之后,微信农场四个字一出来,所有人立刻心领神会,还会心甘情愿地按照指引主动找到微信状态入口,。
如此繁琐的操作步骤并没有阻挡用户的好奇心,一连串操作下来,他们不仅对微信状态有了概念,还学会了自由发布状态,通过表情包来装扮个人主页。什么样的产品引导也比不上“微信农场”更高效。
2021年1月21日,微信状态随着微信iOS 8.1版正式亮相。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这项低调上线的功能在微信中依然没什么存在感。在我的3000名好友之中,仅有66位好友开通了状态,渗透率仅为2%左右。而微信农场则是微信状态的第一次出圈。
随着一大波用户沉迷于养鸡、养鹅、养兔子不可自拔,微信状态的在微信内的存在感也终于凸显出来,从过去的“个人签名”升级为可以自由定义的个人主页,朋友圈、视频号之外的另一面“社交展示墙”正在开启。
微信能打造一片
新“社交乐园”吗?
如果追溯一下微信状态的“前世今生”,就会发现它寄托了三年多以来微信绵延不绝的社交焦虑。2018年12月21日,微信7.0上线,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项重磅更新——“时刻视频”。20天后,微信7.02版又将这个动能改名为“视频动态”。
“视频动态”采用的是下拉拍摄模式,视频只保留24小时,并有气泡点赞功能,借鉴的是当时在Snapchat、Instagram流行一时Story模式,是一种“阅后即焚”的轻量化分享方式。
然而,一年之后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透露每天只有一百多万人发布“视频动态”,即便按照150万人来计算,用户渗透率也仅为0.125%,对于10亿用户量级的微信来说,完全可以用惨败来形容。
“视频动态”之所以没做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发布入口隐藏太深且缺乏引导,也因为展示在朋友圈顶部且无法分组、屏蔽,比朋友圈动态的社交压力更大,哪怕只保留24小时也无法打消用户分享时的顾虑。
微信状态吸取了“视频动态”的惨败教训,在发布门槛和分享私密性上做出了调整。用户不需要拍一条视频来“汇报”每天的状态,只需要从数十项心情&工作&生活状态标签中选取一个,比如“元气满满”“沉迷学习”“运动”“玩游戏”等,只是举手之劳。
虽然状态图标会显示在昵称旁边,在聊天页、朋友圈、个人主页和状态广场都能看到,但完全不会有发朋友圈、视频动态那样的心理压力,不必担心过多暴露,不会费心打造人设。
然而,正因为微信状态太过“轻量”了,所以一年多以来始终聊胜于无。逃离朋友圈的年轻人还是很容易就被啫喱的“换装小人”勾引走。如果说啫喱的“虚拟形象”是一种2.0版的“可视化”“可互动”状态,微信状态还停留在1.0阶段,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自然有限。
或许正是受到了啫喱的启发,微信终于决定让状态“动起来”。过去,微信状态只是用户名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图标,如今则成了用户主页中上蹿下跳的表情包。在微信农场中养动物,等于是变相装扮自己的个人空间,展现朋友圈之外的另一面。所有玩微信农场的用户也在这片新社交乐园中找到了同类。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微信逐渐QQ化”可能并不算是冤枉它。毕竟,QQ已经将年轻人社交已经做到了极致,微信如果像走年轻化路线,难免步其后尘。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个性化的自我展示、新奇炫酷的互动玩法、肆无忌惮的社交氛围才是最重要的,QQ吸引他们的也正在这些地方。微信有可能打造出一片相似的“社交乐园”吗?
“社交补丁“
无法缓解微信的“中年焦虑”
2019年微信之夜,微信曾经透露“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使用数已经破亿。2020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3.9%的受访者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这项调查中90、00后占比高达70%,这意味着“朋友圈三天可见”在年轻人群体中正在成为主流。
“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刚发布时,一度曾引发微信好友之间的信任危机。但随着“躺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社交默契。10年以来,随着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越来越不堪重负,朋友圈不再是曾经的“熟人生活广场”。“三天可见”虽然部分减轻了社交压力,但年轻人依然不爱发朋友圈了。啫喱瞄准的就是逃离朋友圈的年轻人,打出的slogan针锋相对:重构你最亲密的线上空间。
从视频动态到微信状态,都是微信在朋友圈之外打的“社交补丁”,希望承载年轻用户无处寄托的社交需求。然而,对于一款国民App来说,微信的每一步都只能谨小慎微,照顾到所有年轻层的用户。视频动态、微信状态的接连失败,意味着这种局部的“小修小补”无济于事,无法缓解微信的中年危机,除非专门推出一款“青春版微信”,只允许年轻用户入场。
“大概是我老了,见不得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东西。我现在就想要个干干净净、收发消息的软件,没有广告、没有弹窗,专注主业、讲究品质。”
在知乎《如何评价微信农场》问题下面,这个回答得到了最多的赞同。年轻用户不再需要第二个QQ,但微信注定要一直被“中年危机”所困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
发布于:北京
腾讯微信硬刚苹果,这次必须支持腾讯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近日,苹果秋季发布会成为大家关注焦点。iPhone 16也成为许多消费者期待的产品。但有消息称,苹果iPhone 16系列或将不支持微信。
目前,各方有何最新回应?事件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原因?《海峰看科技》将为大家解惑一二。
各方最新回应
近几日,有消息称苹果iPhone 16系列可能不支持微信,有网友称:“说实话,微信和苹果相争的话,我觉得苹果赢不了一点。微信不可替代,苹果随便换。”
但也有网友表示:“传歪了,不是不支持,而是腾讯再不交苹果税的话,就把微信APP从Apple Store下架,所有iPhone设备都无法安装/更新微信。”
对于该消息,苹果中国区技术顾问表示,第三方言论关于ios系统或者苹果设备能否再使用微信,包括微信后续能否在苹果应用商店继续上架和下载,需要由苹果公司和腾讯之间相互沟通和探讨,才能确定之后的情况。
“app开发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软件,当软件达到一定下载量后,后续只要有用户下载一次这个软件,开发者就得向苹果支付一定费用。”该顾问补充道。
腾讯公司工作人员也表示,“暂时没有接收到这个消息。”
可见,本次苹果iPhone 16系列是否支持微信,其背后则是“苹果税”争议。何为“苹果税”?“苹果税”是指苹果公司对通过其应用商店下载应用或在应用内购买数字商品和服务所收取的佣金。苹果通常会从这些交易中抽取30%的佣金,对中小开发者(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下)的抽成则为15%。
天下苦“苹果税”久矣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苹果在全球大范围征收“苹果税”,也遭遇各方反抗。比如,欧盟委员会因苹果公司在流媒体音乐业务中的垄断行为,对其处以了高额罚款(如2024年上半年的18.4亿欧元罚款)。这一处罚主要基于苹果对开发者收取高额佣金(30%)并阻止接入第三方支付等垄断行为。在欧盟的压力下,苹果已对“苹果税”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对开发者的佣金比例。(可见反对还是有效果的)
在美国市场,苹果也面临着类似的反垄断挑战和诉讼。例如,Spotify和Epic Games等公司均对苹果提起了诉讼,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就在苹果在中国陷入是否支持微信舆论旋涡之时,在英国,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9月3日发布了其对英国移动浏览器和云游戏供应情况进行市场调查后,从各科技公司收到的回复。其中,微软对苹果在用户进行应用内购时收取 30% 的费用进行了抨击。
在应用内购方面,苹果对应用购买量、可发现性或可访问性没有任何贡献。微软对于“苹果税”指出,苹果的应用内购抽成“在经济上既不可持续,也不合理”。微软称,由于苹果的规则不允许向 iPhone 用户收取额外费用以弥补这一 30% 的抽成费用,这使得其云游戏服务在 iOS 上无法实现盈利。
微软的这一说法并不夸张。“苹果税”为苹果带来的收入颇丰。据Sensor Tower的数据,“苹果税”在2023年为苹果公司带来了约223.4亿美元的全球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1608亿元。其中,中国就缴纳了400个亿,占到四分之一的比例。要知道,2023年腾讯全球利润也是228亿美元。
看到此处,或许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腾讯要与苹果硬刚了。要知道,在中国,苹果不允许App外交易或第三方支付,这进一步加剧了开发者和用户对“苹果税”的不满。
点评:
“苹果税”对各方均带来不利影响。对开发者而言,高额的“苹果税”使得开发者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部分开发者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损失,这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在购买数字商品和服务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
在《海峰看科技》看来,硬刚苹果并非坏事。只有敢于对“苹果税”说不,才能降低“苹果税”抽成比例,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利润。比如,美国和欧洲众多企业硬刚“苹果税”,效果立竿见影。在美国,由于反垄断调查和监管压力,佣金费率已从30%降至27%;在欧盟地区,佣金费率也下调至17%(针对大型开发者)和10%(针对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小型开发者)。但在中国市场,苹果始终维持着30%的最高佣金费率。
发布于: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