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职场高手,都善于拆解一切问题
真正的职场高手,都善于拆解一切问题,
真正的职场高手,都善于拆解一切问题
作者:洋葱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棘手的问题,通常以前没有遇见过,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解决不好会使问题更严重。
比如,在商业领域中,商品销路不畅时,商家会开展限时低价促销活动。
计划是,价格下调会吸引很多消费水平不高的顾客购买商品,新顾客真实体验商品后感受到了好处,以后会成为稳定的顾客。这似乎是一种不错的解决策略。
限时低价促销活动,促进了销售额的迅猛增长,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下个月的销售额竟然比限时促销活动前的销售额还低,甚至可以说是大幅度下降几近跌入谷底。
这是因为在促销活动中,购买商品的顾客,并不是他们认为的新顾客,而是疯狂囤积商品的老顾客。在限时低价促销活动期间,销售额上涨是一种假象,只是因为下个月的销售额提前生成了而已。
更糟糕的是,一个限时低价促销活动周期结束后,老顾客开始期待下一轮限时低价促销活动的到来。久而久之,公司不得不妥协,商品价格就不得不真正降低了。从结局来看,这个促销活动的方案是失败的。
这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常落入的陷阱:
乍一看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实际上只是一时的紧急处理,像为了止血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虽然止住了血,但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拆解一切问题》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通过拆解问题,看透问题本质,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创造性解决问题,达成既定目标。
通过一整套流程和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容应对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尺子思维:有效界定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问题。
问这两个问题对认识问题的本质是有帮助的:
为了谁?为了什么事情?比如这项工作是为谁而做的?为什么要完成这项工作?这项规则是为谁而制定的?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
我们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可以尝试用“4M管理法”拆解问题,4M是指:
人力(Manpower):在现场直接从事工作的人;
机器(Machine):检测工具、模具等;
材料(Material):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
方法(Method):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比如一家企业的员工培训效果不太理想,我们可以聚焦4M管理法中的四项要素,从这四项要素的视角深度考量需要改进的地方。
用4M分析法查找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人力:讲师的授课水平不高;员工自身的学习意识淡薄或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机器:缺乏计算机或者其他培训工具,没有可以充分展示培训效果的场合。
材料:缺少培训书籍等材料。
方法:讲师的教授方法不对,流程设计不合理。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根本症结在于企业在管理上有应该改进的地方,比如业务部门的领导没有参与到培训项目的设计中,导致培训项目的主题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应该聚焦于业务部门如何参与到培训流程中。
剪刀思维:分割杂糅问题
为了深入分析问题,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生存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是“形式”的世界,这是一个可以通过感官来认知的世界。
另一个是“功能”的世界,即和本质、作用、效果、目的、使命、目标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世界。
我们可以把事物呈现出来的形式,看作是其功能的具体表现。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发现更接近问题本质的功能。我们可以经常问“这是为了什么?”
比如,要提高商店的照明度,我们就可以尝试思考为什么,这是为了提高店内所展示商品的被发现率。即使不提高照明度,也能够找到其他提高商品被发现率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切换。
如果问为什么要提高商品的被发现率,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增加品牌与顾客的接触点,也就是增加消费者了解品牌信息的机会。
通过反复发问和思考,我们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功能整理成一个图表,这个图表叫做FAST图表。FAST是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的简称,以逐层分析的方法决定计划所需要的功能。
比如在“商品陈列的FAST图表”中,最高层次的功能是提高商品销量,增加品牌与顾客的接触点是关键性功能。
我们要达成的目的并不是“提高店内的照明度”,而是“增加品牌与顾客的接触点”。
我们要从关键性功能着手进行分析,才能从固有观念、思维定式中解脱,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更有创造性。
在解决问题时。要突出问题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
我们可以从价值的角度衡量功能的花费大小,价值的大小是根据花费资源后获得的功效比率衡量的。
即,V(价值)=F(功效)/C(资源)
我们需要对每个关键性功能的价值进行评估。比如,我们可以先评估增加品牌与顾客的接触点和提高购买欲的投资额,然后对两个方面所得到的功效进行评估。
如果现在提高购买欲的价值很高,而增加品牌与顾客接触点的价值很低,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增加品牌与顾客接触点上,着力提高它的价值。
针线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难题,我们需要创造性思考。
创造性思考和操作性思考是完全不同的,操作性思考是对确定性结果的追求,当我们确定好实施方案后,只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或流程付诸实践即可。
而创造性思考是对特异性的追求,每个人的做法是相对自由的,根据不一样的活动内容,以及不同的操作,会得到不同的成果。
我们要让自己的思考摆脱操作性,变得富有创造性,可以尽可能地把脑海里出现过的点子都提取出来。这时如果继续保持思考的状态,大脑就会重启,开始新一轮的整理。
一旦大脑完成了提取点子的工作,它就将进入妄想的阶段。如果坚持进行类似的思维训练,就能开启创造性的思考模式。当你乐于不断获取新的点子,不断提出新的想法时,灵感就会来“敲门”,瞬间涌现出来。
掌握大脑的思考原理,有助于我们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将操作性思考变为创造性思考。
大脑具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功能,如果施以某种刺激,大脑就一定会产生某种反应。大脑由刺激引起的反应会产生新的刺激,从而产生新的反应。
大脑会根据这个连锁反应,进行思考或指导个体行动。构思的方法就是提出给予大脑刺激的方法以及产生反应的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拆解检核表法、类比思考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思考。
以类比思考法为例,这种方法是从构造相似或形象相似的事物中得到启发。比如构思一个“增加品牌与顾客的接触点”的办法,我们要在一个毫无关联的世界里设定类比。
“增加”可能联想到“增加水库蓄水量”,“接触点”让人联想到起点、终点,进而联想到“汽车导航”。
在拆解这些因素的过程中,一种名叫“手推车导航”的灵感便产生了。手推车会根据顾客的购物清单,自动规划路线,引导顾客看到推荐的商品。
锤子思维:锤炼打磨方案
当我们找到解决方案后,我们就要将构想和创意经过反复打磨和推敲,让它像铁一样百炼成钢,删除有害成分和不利因素,打磨成高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要将潜在的缺点列成清单逐一核查,这样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疏忽和遗漏,也可以免去直到被他人尖锐地批评才觉察出纰漏的尴尬。
发现问题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避免失误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思。为了使构想和创意转化成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必然要深入构想的内部,思考其他可能性,这样一来更多的奇思妙想就会被挖掘出来。
经历锤炼后,我们可以把构想和创意整理成具体的解决方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是否存在问题。有时候有必要向团队展示自己的想法,还需要向顾客或专家展示策划案,并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了解决方案的运行测试阶段,同时会发布测试版本,邀请顾客和专家作为评测员进行评价。
只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以再发现缺点和谬误,无论展示给谁看都难以再被指摘和批评,我们才真正达到了“锤炼”的目的。
解决问题的大部分时间都应该花在“循环锤炼”上。
结语:让拆解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分析、创构、锤炼这三个步骤,即使对于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构思出巧妙的解决方案。
我们要在平时工作中把握机会,养成拆解问题的习惯。
平时多提问,带着问题意识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在会议或者其他场合听取别人意见时,试着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或疑问,这些思考训练会让我们“脑洞”大开。说不定有一天,你的上司会注意到你,想听听你的见解。
《拆解一切问题》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你现在是不擅长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缺乏创造力的人,相信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并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快速成长为相关领域的骨干,实现职场目标。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