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底色鲜明、底气足 释放“三农”向好信号 引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
丰收底色鲜明、底气足 释放“三农”向好信号 引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
丰收底色鲜明、底气足 释放“三农”向好信号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0日讯(记者 梁木)今年的农历秋分,将迎来我国第七个农民丰收节。今天上午,农业农村部就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总体安排和筹办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在会上表示,当前,夏粮、早稻丰收到手,秋粮长势总体正常,“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三农”向好的积极局面成为丰收节的底色、底气。
雷刘功介绍,今年夏粮获得丰收,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在560亿斤以上,总体保持稳定。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正常,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丰收节将把全社会团结一心夺丰收的做法成效展示出来,充分释放农业基本盘稳、“三农”基础好的积极信号,让全国人民带着丰收喜悦欢庆节日,共享丰收硕果。
丰收这一底色在具体活动设置中也有充分体现。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将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举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介绍,全国主场活动有致敬丰收、致敬农民、致敬农耕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有四项活动。其中,致敬丰收板块将举办中原粮仓·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推广活动,在独具中原特色的"良田美景"中,集中展示“五良”集成的融合高产模式,展示全程机械化、“5G+智慧农业”等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美好“芯”愿·种业振兴成果推广活动将用“图文+实物”讲好种业振兴的故事;千顷澄碧·兰考治理“三害”成果展示活动将展示70多年来,兰考县从昔日“三害肆虐”时亩产42.6斤,到如今“沃野千里”吨粮田的丰收景象;金秋颂丰·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则主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曲、武术等表演形式,开展行进式、沉浸式的庆祝活动。
(责任编辑:景远)
引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
邓超 王浩然 通讯员 田汉中
济宁报道
作为扎根太白湖新区的地方金融企业,济宁蓝海村镇银行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聚焦服务“三农”,全力支持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共生共荣。通过深入落实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做好与各种业态紧密联合及信贷支持工作。全行涉农贷款余额7.2亿元,较年初增长4693万元,新增投放126户,将金融“活水”引向“三农”沃土,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乡村振兴贷
贷动产业兴旺
盛夏时节,位于济宁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的南阳湖农场一片葱郁,如镜的水面与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优美生态画卷。在农场东侧的济宁侯氏庄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桃园内,负责人侯修友穿行在位于南阳湖农场的桃园间,为果树疏果、锄草。2016年,侯修友在南阳湖农场的塌陷地上开垦出百亩果园,试种名为“映霜红”的冬桃,桃子一经上市广受好评,侯修友便尝试扩大种植规模、改良品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得归功于全部使用有机肥料,无污染无公害。”侯修友介绍,为了保证桃子品质,但凡容易造成农药残留的农资产品从未出现在桃园,病虫害也基本依靠人工防控。
绿色科学的管理模式造成了桃园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每年两季的肥料是一项较大的支出,套袋、疏果的季节算上人工每个桃子能合到1毛5分钱,对于拥有5000株桃树的桃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侯修友算了笔账,仅桃园管理和购买农资的费用每年成本就达到50万元。虽然收益可观,但也因果树的生长周期,及大量购入农资的局限,会面临手里经常没有多少流动资金可以使用的问题。
2020年,公司遇到资金难题,恰好听身边朋友说济宁蓝海村镇银行有一款“乡村振兴人才贷”,额度高、利率低、审批快,侯修友便主动联系了济宁蓝海村镇银行。蓝海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及时赶赴种植基地实地调查,不到7个工作日便给公司授信贷款60万。
资金的“坎”迈过去后,公司发展日益顺风顺水。如今,公司50亩桃园的年产达到30万斤。“很感谢蓝海村镇银行的及时支持,没有银行的贷款,就没有公司如今的成绩。”侯修友说。眼下,桃树进入疏果期,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一株株桃树上已经结出核桃大小泛青的果实,工人穿梭的身影若隐若现。前不久,蓝海村镇银行无缝衔接给公司办理了6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确保公司新年度资金用度。目前,除了几名公司常驻员工外,平时疏果、施肥、采摘、装箱、打包的工人都是周边的农民,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引金融活水
赋能乡村振兴
侯修友之所以选择从济宁蓝海村镇银行贷款,源于蓝海村镇银行在当地的用情用心深耕,以及贴心的金融陪伴。作为扎根太白湖新区的地方金融企业,为了助力新区涉农产业发展,银行组建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贷款调查,建立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贷款优先审批、优先发放。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济宁蓝海村镇银行面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种养能手、返乡大学生、能工巧匠、致富能手等人才推出“乡村振兴人才贷”,放款速度快,贷款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
6月,石桥镇处处闪耀着收获季节的“金色”光芒。种粮大户刘岳瑞每天都会到自家的麦田里看小麦长势。“今年的小麦长得不错,这几天天气好,小麦一天一个样儿!”刘岳瑞是石桥镇陆桥村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由于技术好、人勤快,周边不少村民愿意将土地承包给他们夫妻,刘岳瑞此前还购置了多台收割机和拖拉机等农机,每年夏收季节给周边村民提供收割服务,一年下来,收入不菲。
今年春耕之际,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刘岳瑞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打算,然而资金不足是他面临的一大难题。正当刘岳瑞一筹莫展之际,蓝海村镇银行石桥分行团队恰好在陆桥村宣传“乡村振兴人才贷”的政策,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结合客户的从业年限、销售额等情况,为客户定制了信贷服务方案,综合授信20万元。“刘先生虽然已年过六十,但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还有一批农用机械设备,各方面都符合贷款要求。”济宁蓝海村镇银行石桥分行行长李苗介绍。20万元“乡村振兴人才贷”办妥后,这个憨厚的山东汉子露出了笑容。
在银行的资金支持下,今年刘岳瑞的种植规模较之前增加了200亩,还计划再购置两台收割机。刘岳瑞介绍,现在麦收已接近尾声,夏播陆续进行,玉米等秋粮及时用肥特别关键,一旦错过时机就会影响作物生长。与以前不同,现在的化肥等农资都是淡储旺销,需要提前备货,银行贷款的及时支持,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可以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夏季播种。
比起拿到贷款,刘岳瑞更看重贷款的发放效率,“以前要反复提交材料并核查,各种手续一大堆,较为繁琐。现在,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环节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大大减少了奔波时间。”
在济宁蓝海村镇银行的支持下,石桥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张西村的蘑菇种植年产量已达20万斤、第一批银耳长势喜人;新闸村实现莲虾共生,一田双收;刘营村的蔬菜大棚绿意正浓,西红柿硕果累累;三强农牧生态园的养牛户用上了贴息贷款,牛奶的产量、品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下沉服务重心,降低服务门槛,蓝海村镇银行将服务从“窗口”送到“村口”,从线下到线上,让农民群众感受到金融的温度与亲切,真正惠及农民、服务农业、振兴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