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经济体量!火爆的合成生物 这些细分赛道不可错过! 圣达生物回应“合成生物学”热点:相关项目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万亿经济体量!火爆的合成生物 这些细分赛道不可错过! 圣达生物回应“合成生物学”热点:相关项目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万亿经济体量!火爆的合成生物 这些细分赛道不可错过!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之后,合成生物近日来成为A股最热门的概念赛道之一。Wind数据显示,4月22日至5月8日的10个交易日内,合成生物指数连续上涨。其中,截至5月9日收盘,蔚蓝生物走出涨停7连板,7天累计涨幅高达95.01%,成交额超6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合成生物学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亮眼,目前行业估值明显低于近3年平均估值水平。基本面方面,相关公司新产品和新产能逐步落地,未来收入和利润有望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估值方面,随着后续重磅政策催化,板块估值水平有望持续修复。
关于近期成为市场焦点,有行业人士表示,部分原因在于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中关村年会上透露,国家层面预计近期将出台生物制造产业行动计划,预示着合成生物学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关注度。
经济影响可达万亿,产业化有望加速
公开资料显示,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基于工程化的设计理念,结合生物学、化学、医学、农学、工程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等交叉学科技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旨在利用廉价原料,改造或创造人造生命体系的新兴学科。
波士顿咨询与B Capital近日联合推出报告《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2028年将增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
另据麦肯锡测算,合成生物学未来会对材料、化学品与能源,人类健康与性能,农业、水产养殖和食品,消费品与服务四大领域产生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2030年至2040年,合成生物每年可产生1.8万亿美元至3.6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此外,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500多个机构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美国、英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均有引导扶持合成生物学发展的政策。
在我国,“十四五”以来,合成生物学已经逐渐在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应用。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发展生物经济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知名机构重仓布局
据统计,当前A股市场有超过50家合成生物相关上市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相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000亿元。氨基酸营养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梅花生物,国内最早开始生物素、乳酸链球菌素等产品生产的企业圣达生物,全球范围内规模较大的丙氨酸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华恒生物等都是其中代表。
而在二级市场上,截至一季度末,31家机构旗下50只产品重仓梅花生物,总持股2.23亿股。其中,重仓最多的兴证全球基金总持股1.15亿股,国泰基金、易方达依次排名第二、第三,分别持股3735.11万股、2859.55万股。
此外,对于长链二元酸全球最大供应商凯赛生物,截至一季度末,摩根资产管理、中邮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等共计6家公募重仓凯赛生物,总持股84.39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行情的加持下,部分不涉及合成生物或者刚刚开始布局相关领域的企业也乘上了股价上涨的顺风车。钱江生化近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称,近期公司关注到有媒体将公司纳入了“合成生物”的概念。公司目前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的产品与业务,因此不涉及合成生物的概念。媒体关注到公司成立了分子生物学平台,但该平台2024年3月成立,成立时间短,投入资金极小,主要用于为生物农药业务提供科研支撑,目前没有产生相关产品与收益。
瑞丰高材也在其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所提问题,以及股吧等投资者社交平台对公司黑磷材料、合成生物材料、新能源电池胶等新业务的关注度较高,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公司称,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主要从事黑磷及黑磷烯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黑磷产业化技术壁垒较高,有较大不确定性。
发展前景广阔,这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包括上游技术开发、中游平台赋能、下游产品研发与应用,有望在医疗健康、医美个护、能源及工业化学品、农业、食品饮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新质生产力”升级。
具体看来,上游方面,比较值得关注的是DNA合成公司。中游方面,平台型公司值得关注,目前平台型公司针对的环节包括DNA设计、菌株构建、菌株筛选等,并结合自动化、高通量、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等技术来提升相应环节效率。至于下游,则是产品型公司,这是合成生物学落地关键环节,在工业生产及医药等领域进展较快。
中信建投团队表示,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产品主要包括选品、微生物构建和量产三个环节,各环节均存在相应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壁垒,其中微生物构建环节通常可由高校完成或进行合作,部分企业搭建的工程化平台也降低了菌株构建及筛选的难度,而选品和规模化生产环节的壁垒更加值得关注。技术突破往往呈螺旋式上升,对行业未来发展应保持乐观。
市场人士认为,在参与生物制造行业投资时,应关注那些真正具备成长性、能利用生物制造或合成生物学技术展现竞争优势的企业。这意味着寻找那些已完成多个合成生物学产品布局,正在向新领域拓展的成熟企业,或是拥有丰富产品储备、未来可能带来显著业绩弹性的企业。投资策略上,应瞄准那些能够对传统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替代效果,且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型企业。
圣达生物回应“合成生物学”热点:相关项目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新京报讯(记者刘旭)5月7日,圣达生物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于2024年4月26日、4月29日、4月3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2024年5月6日公司股价再次涨停。
对此,圣达生物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圣达集团有限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洪爱均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同时,圣达生物对近期备受关注的“合成生物学”相关热点进行回应。圣达生物表示,公司前期披露的合成生物学平台拥有的为菌株构建、高通量筛选、检测及发酵平台。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共同研发的“重大维生素产品全生物合成技术和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旨在解决传统D-生物素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化学品和高危险程度的问题,目前已通过小试验证及发酵工艺优化,并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但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圣达生物主要产品为生物素、叶酸等维生素类产品和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聚赖氨酸等生物保鲜剂类产品,此外还生产和销售蔗糖发酵物等清洁标签产品。根据公司2023年度报告,维生素类产品收入2.48亿元,占主营收入的34.23%,生物保鲜剂类产品收入3.05亿元,占主营收入的42.00%,清洁标签产品收入6513.65万元,占主营收入的8.98%。
2023年,圣达生物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06.2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22.43万元,较去年由盈转亏。2023年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为圣达生物主营维生素类产品由于下游需求持续减弱,终端用户采购意愿依旧低迷,加之维生素产能惯性释放,市场供需失衡使得公司维生素类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压缩了维生素的利润空间,导致公司主营维生素类产品毛利总额减少。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