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运河吴门第一镇 承古风展新貌 畅游时光深处 在古风新韵中聆听历史回响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运河吴门第一镇 承古风展新貌 畅游时光深处 在古风新韵中聆听历史回响,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运河吴门第一镇 承古风展新貌
无锡北来水,自望亭而南。
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第一站便是望亭。
一千多前,白居易用“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描绘了古时望亭的繁华盛景;800多年前,宋人杨万里常往来运河上,经古驿望亭时疯狂“打卡”,写了九首《舟过望亭》,足以见文人墨客对这里的青睐。“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被誉为“运河吴门第一镇”的苏州望亭,探寻这座千年小镇的与河相依的故事。
望亭,“以亭为名,因河而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自苏州望亭至常州奔牛的水运航道,望亭便开启了与运河相依共生的历史。东汉未年,吴主孙坚在乌角溪(今沙墩港)和鹤溪(大运河望亭殷)交汇处建御亭,形成集镇,唐朝时改御亭为 “望亭”。到明清时期,望亭成为江南地区的粮食集散地和商贸港口,大米行销全国。
在望亭镇地志馆中陈列着692件的馆藏文物,其中有一枚通关印章,诉说着望亭曾经的繁忙:清中期政府在望亭段运河上设置关卡,南来北往的船只经望亭必须敲章纳税后才可通行,形同于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在以运河为坐标铺展开的历史里,运河两岸曾兴起过许许多多的城市、城镇,遗存了大量宝贵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物质文化遗产。处在水陆要冲之处的古望亭,历经几千年沧柔、数十次大小战争,未留下多少完整的古迹,但有关望亭的古籍、诗歌却浩如烟海,像河水一样绵延至今。
2019年,苏州在大运河畔建成了20万方的“吴门望亭运河公园”。根据望亭镇的历史文脉恢复了御亭、古问渡桥、望亭驿等历史遗存,并新建了望运阁、运河百诗碑廊、石码头牌楼等建筑。2021年苏州启动“运河十景”建设工作,第一景便是“吴门望亭”。
行走在运河公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碑、牌、匾、联引人思绪。登望运阁极目远眺,河面上舟楫如织。作为大运河最繁忙的河段之一,每天,有数千条货船从这里穿行,他们在“吴门长洲”的石坊前划过的一瞬间,仿佛古今同框,一眼千年。
北望运河千里,南守良田万顷。入夜,御亭路南河港农家乐主题街区人头攒动、灯火璀璨。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晓燕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去重现‘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的繁华盛景。将望亭的运河文化、驿站文化和稻作文化深刻结合起来。”
部分素材提供:苏州市委网信办
荔枝新闻记者/孟煦
畅游时光深处 在古风新韵中聆听历史回响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风情老街,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就像长安街之于北京,解放碑之于重庆,春熙路之于成都……拉萨也有这样一条街道,那就是八廓街。
晨光穿过古树洒在石板路,集体经济茶馆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古建大院内,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夕阳西下,大院内亮起的灯光映衬出人间烟火。居民们在古建大院里感受着文化的魅力,品尝着幸福生活的滋味。
游客
八廓街的藏式建筑最有特色
提起拉萨,就不得不提到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行走在八廓街,白墙、黑窗静谧地诉说着八廓街的历史,透过点缀在藏式木窗间的花架,隐约可见三两孩童玩耍的身影。这片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因较完整地保存了拉萨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于2009年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23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阳光穿过屹立千年的古树,温柔地洒向树下休憩老人的面庞,雪白的“阿布索”(拉萨土著狗)轻巧地越过古院的台阶,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错综复杂的巷子中。以八廓街为中心,遍布古建大院的小巷犹如毛细血管般,支撑着老城区的活力。对游客而言,八廓街是一处旅游景点,对本地居民而言,八廓街是承载一代又一代拉萨人记忆的家园。
喝杯酥油茶,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游客,或是坐在八廓街的长椅上和游客交谈,是今年68岁的阿旺次仁每日的消遣方式之一。“游客们都说,八廓街的藏式建筑最有特色。把古建大院保护好、开发好,才能为大家留住关于家乡的美好印象,也能给游客创造更美妙的体验。”阿旺次仁说。
历经千年,八廓街仍然能够保持传统风貌且繁华依旧,离不开相关部门对古城保护的重视和投入。作为拉萨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拉萨市文物部门对八廓街内的古建大院进行了全面普查和登记工作,最终将56处古建大院列为拉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对其中年久失修的古建大院开展了彻底的保护性修缮和日常保养工作。
居民
古建大院不断散发时代新韵
“我们冲赛康社区共有28处大院,其中3处属于古建大院,分别是德庆热丹怒、朗卡怒、达布林,每座大院都有自己的故事,取名也很有讲究。”说起身边的古建大院,嘎色如数家珍。
1998年,嘎色一家住进了八廓街道冲赛康社区夏格巴大院,当时大院内共有24户、80余人居住,有藏、汉、回等民族。长期以来,大院中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对大院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相关部门对古建大院保护力度的加大,作为大院的小组长、居民宣讲员、城关区人大代表,嘎色每日穿梭在古城小巷之间,对古建筑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见证了辖区大院的发展变化。
“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是古建文物保护的第一准则,对古建大院进行修缮保护工作,除了要还原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外,也要努力满足居民对于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为进一步改善老城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12年12月20日,拉萨市正式启动老城区保护工程建设,工程具体内容包括给排水改造、电力线路改造、老城区供暖工程、古城特色风貌保护工程等。
“以前的大院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墙面有裂缝,一到晚上巷子里黑漆漆一片,整体环境比较差。”嘎色回忆道,经过修缮保护整治,古院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整洁干净的改变,居民的生活品质随之“提档升级”。
“2019年起,冲赛康社区居委会多次维修大院各处,现在楼道干净整洁,垃圾堆不见了,下水道不再堵塞,而且路灯和下水道井盖还具有我们‘八廓特色’。”嘎色说。
晨光穿过古树洒在石板路、集体经济茶馆人声鼎沸;夕阳西下,大院内亮起的灯光映衬出人间烟火……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使古建大院不断散发时代新韵。居民们在古建大院里感受着文化的魅力,品尝着幸福生活的滋味。
八廓古城管委会
传承历史文化根脉
“为避免不当干预或破坏文物原有价值的风险,在古建大院维修过程中,我们管委会按照相关法规严把审批程序,确保了古建大院的维修工作能够在专业指导和监管下进行。这样的程序不仅保障了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八廓古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八廓古城管委会严格按照“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的原则,实施古建筑修缮,并立足旅游资源,通过文旅融合宣传展示八廓古建大院的历史风貌、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让古建筑焕发新生机。
“在藏式古院中品尝一杯西式饮品,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跟随拉萨市民德央的脚步,迈入八廓街一座静谧的古建大院,咖啡、鲜花、藏毯、藏式木桌……“95后”藏族小伙丹特在这里开了一家名为“森厦”的咖啡店。一杯咖啡,一本书,咖啡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这座古院焕发出新的活力。“咖啡店生意特别好,我经常会给顾客讲述大院的故事。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大院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大院的变化。”丹特说。古院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它曾鲜为人知,而现在,一杯咖啡却重新打开了古院的大门,迎接八方来客。
有人说:“八廓文物多,不可移动古建筑更多,要想真正地保护,得靠生活在古建附近的居民,让‘人’的因素参与进去,才能真正使古建筑永葆生机活力。”如今,古建大院所独有的历史印记、原始风貌,与民宿、咖啡店、文创店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成为拉萨旅游文化的新名片和展现当地居民幸福生活的窗口。
记者手记
古建是历史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烙印。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在相关部门的保护维修及合理开发下,拥有千年历史的八廓古城焕发新活力,一部分古建大院成为观赏游览的景点,一部分则供人居住,每日清晨都能看到年迈的阿妈细心为窗台上的格桑花浇水,午间带着“阿布索”到古建中的茶馆与老友相聚,傍晚迈着闲适的步伐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居民与古建和谐共处,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也有古建大院经过合理开发利用,开了咖啡店、文创店等,在这里,“和古建共存”成为一种可实现的生活方式。
对游客而言,这里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窗口;对年过半百的居民嘎色而言,这里承载着半生的记忆;而在丹特心中,这里是文物,也是从小到大的陪伴。(记者 次吉 央金卓玛 贡曲罗杰)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布于: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