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把数据之钥 启智慧工厂之门丨“深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老巷烟火繁华”系列报道51 铜福火锅:热气腾腾 家的味道
以一把数据之钥 启智慧工厂之门丨“深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老巷烟火繁华”系列报道51 铜福火锅:热气腾腾 家的味道,
以一把数据之钥 启智慧工厂之门丨“深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转自:科创中国
几天后的7月15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协创数据的数名员工及供应商伙伴,就将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为在9月正式开工的美国子公司OOBOTIC INC智能制造工厂做准备。
“我们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将整个智能制造工厂搬过去,完全实现无人生产,去科技最发达的地方竞争,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说起此事,协创数据董事会秘书甘杏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家创立于2005年的企业,凭借对研发创新的坚定追求和持续投入,逐步构建起智慧存储、服务器、云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终端的完整产业布局。随着制造业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工厂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作为行业数字化代表企业,协创数据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这一基础要素的价值,以数据作为解锁智慧工厂的“金钥匙”,带动生产制造过程提质、降本、增效。
发挥数据价值
让工厂智慧起来
11000平方米的SMT(表面贴装技术)车间内,窗明几净,近300台大型生产、检测设备同时运转,一个个摄像头有序产出,却见不到多少产业工人……7月5日,证券时报记者在协创数据位于东莞市清溪镇的智慧工厂车间看到这一幕。偌大的车间,是如何高效运转?又是如何把控产品质量的?
走进车间另一侧的智能集控平台,答案浮出水面。9块数字大屏实时监控着全厂的核心工序和设备,据介绍,该工厂已实现全制程设备物联,数字大屏的第5块即是上述车间的场景。通过公司自研的数字孪生系统,利用传感器和网络技术获取车间设备的实时数据,车间内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视频画面一目了然,生产线上的“一举一动”,不去车间也能及时掌握。这就是协创数据实现高效运转和质量把控的秘诀。
“为何协创数据敢于进军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地设厂建厂?尽管我们大部分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无法亲临现场监督,但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厂系统给予我们足够的信心。只需坐在国内办公室,我们便能实时掌握千里之外产线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一颗螺丝钉是否拧紧。”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自信地表示。
数据显示,相比以前,智慧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了75%,人工节省了65%。这一成果得益于数字孪生系统的全面监测和诊断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的精准指导。
数字孪生系统赋予工厂“眼睛”与“大脑”的双重功能。首先,它能够全方位监测工厂运行状态,实时诊断潜在故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以摄像头无线宽带信号工段为例,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本需要40名工人的生产线,如今仅需两名维护工程师。他们的工作变得简单而高效:只需关注产线上的指示灯,绿灯亮起表示一切正常;若出现异常,红灯报警,便可迅速进行故障排查。
此外,数字孪生系统还为决策提供智能指导。通过整合IOT(物联网)实时数据、大数据分析与仿真模拟,系统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除了数字孪生系统,我们利用视频云的边缘计算与AI算法,从物料入库到出货,取消物料与产品点数,这样能够大幅提升制造运营效率。同时,协创数据还通过引入先进制造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数据中台,实现SRM(供应商关系管理)、QMS(质量管理体系)、WMS(仓储管理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OA(办公自动化)、HR(人力资源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视频等系统应用的数据互通,从而满足公司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整个生产体系。”陈礼平补充道。
攻克技术难点
让数据流通起来
“很多公司都在做数智化改造,如果只是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进行了改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协创数据智能制造部经理闫冬表示。
真正的智慧工厂,要求的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全制程数智化。在这方面,拥有近20年物联网经验的协创数据显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构建数字孪生系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是根基,涵盖传感、监测技术以及数据的传输、存储、融合与处理等多个环节。这看上去是协创数据的强项。然而,闫冬坦陈,最大的困难即出现在产线数据采集方面,设备协议多样且不统一,老旧设备兼容性差,这不仅增加了数据采集的复杂性,也降低了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效率。这也是众多公司数智化改造不彻底的“拦路虎”。
为应对设备协议多样性的挑战,协创数据巧妙引入IOT网关,作为数据采集的关键枢纽。这一举措使得多种通信协议得以支持,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得以顺畅互通。闫冬透露,在研发数字孪生系统的过程中,团队仅在设备协议方面便耗时两个月。然而,这一努力是值得的——一旦各种设备的数据实现互通,“数据之泉”便会汹涌澎湃,源源不断地涌流而出。此外,针对老旧设备兼容性问题,引入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能够在设备端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带宽占用。
智慧工厂的构建,耗时以年计,投资以千万计。若非公司长期坚定推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决心,实难达成。然而,一旦全链条、全产业的数据流通得以实现,公司业务与生产便如行云流水,畅快无阻。
陈礼平以公司仓库管理为例介绍,传统方式依赖人工,效率低下,费时且易出错,信息严重滞后。如今借助先进的数据系统,可实现“一键入库”:条码扫描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助力货物快速准确出入库,实时监控库存,确保精准供应,避免积压或缺货。还能与订单系统无缝对接,自动生成出库指令,极大提升订单处理效率。同时提供多维报表与分析,帮助管理者科学决策。
“我们拥有数百家供应商,如今送货车辆均配备定位系统。”陈礼平介绍,“货物到达时间、种类及数量,均能提前知晓,这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竞争优势。”
智能制造所释放的巨大技术红利,正是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与后盾。陈礼平指出:“美国人力成本高昂,因此我们在美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仅需少量运维人员。即便身处国内,管理层也能实时掌握工厂动态,实现决策与管理的无缝对接。”
浏览公司网站,各类产品及业务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甘杏介绍道:“这些产品的底层核心驱动力便是智能制造。借助智慧工厂,仅需更换相应模块即可轻松切换生产品类。”协创数据计划依托智慧工厂的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优势,向外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发人才活力
让组织高效起来
2020年,协创数据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依托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短短四年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翻倍增长。这不仅是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生动诠释,也是企业自立自强精神的典范实践。
回顾近20年的发展历程,研发创新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自上市以来,协创数据始终将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攀升,分别达到7083.78万元、1.02亿元、1.03亿元以及1.56亿元,今年一季度更是高达4311.20万元,同比激增92.99%。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如果说数据是解锁智慧工厂的“金钥匙”,那么人才决定着这把“钥匙”的质量与成色。
为了打造更利于创新的组织架构,协创数据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以实现更为垂直且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过去,一个人可能身兼数职,管理诸多事务;如今,我们已根据业务领域划分产品线,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大健康等,各产品线独立运营,实行垂直管理。”陈礼平表示。
这种变革性的组织架构调整,极大地提升了组织内部的沟通效率和响应速度。每位团队成员能更明确地承担责任,发挥自身最大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更推动了整个组织的担当精神和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
公司还善于利用资本市场激励人才,于去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甘杏认为,股权激励将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作为激励计划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不仅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更会积极主动地与跨部门同事协作,共同推动公司整体利益的提升。“我们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每股19.35元,现在股价已突破67元,大家干劲很足。”
透过协创数据,我们看到,一串数据是如何成为解锁智慧工厂的“金钥匙”。在先行者的示范效应和助力下,我们有理由期待,类似的奇迹将在更多企业中涌现。一场由数据趋动的生产力革命,正悄然展开……记者 唐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老巷烟火繁华”系列报道51 铜福火锅:热气腾腾 家的味道
运城大盘鸡
特色运城新绛火锅
店内环境
天气渐凉,与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铜火锅,搭配几个可口凉菜,再喝点小酒,最幸福不过。
在太原市并州东街东岗路以东,有一家运城新绛铜火锅店,规模虽然不太大,但能品尝到运城人儿时的家常味道,也让不少食客直呼“馋死人”。
一家人的坚守
“您过来啦!今天还是老样子?”“对,一个铜锅,再来几个凉菜。”9月10日晚6时许,市民王志峰刚下班,相约三五好友来此相聚,店里也随之热闹起来。
店主靳凯旋“接单”后,在后厨备餐的父母靳永杰和宁彩霞立刻忙碌起来。先把凉拌黄瓜、凉拌木耳、秘制卤豆皮、河东涮牛肚出盘,再把当天早些时候备好的五花肉、酥肉、排骨、丸子、油豆腐等12种铜锅食材一层层按顺序码放整齐,浇汤,炭火加热,随后飘出热腾腾的香气……
“这铜锅里的食材货真价实,量又足。”“没有乱七八糟的冻品,各是各的味儿。”“每次吃得都很舒服,所以愿意常来。”铜锅上桌,王志峰和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透露出满意之态。
“我们一家人来自运城市新绛县,这家店面是2023年新开的,但其实在榆次大学城那边已经开了快10年。那个店比较小,只有7张桌子,高峰期客人排队一个小时也是常事,附近工作的老师和市民不少都是回头客,有些人也专门从太原开车跑过去吃,挺火的。”忙碌间,“95后”靳凯旋介绍着店里的基本情况。他跟爱人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婚后决定扎根太原发展,便与爸妈一起经营这家铜锅店。
靳凯旋是独生子,父母都是“70后”,以前在新绛老家时就开过饭店。2013年,靳凯旋来到榆次大学城上大学,父母便在附近开起铜锅店。
“当时送孩子上学,我们顺便考察了几次市场,觉得还不错,所以就选择把老家的店搬到了榆次,既能陪伴孩子,也能养家糊口,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感觉挺好。”母亲宁彩霞随和内敛,一说话就笑脸迎人,给人亲切之感。
如今,小两口在前面招呼客人,老两口在后厨烹制菜品,一家人整整齐齐,和乐融融,这份幸福也感染着前来就餐的食客。
一种传统味道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探索,“诚信经营、带来传统老味道”成为一家人遵循的守业初心。
“我们主营的铜火锅,新绛话叫‘铜锅子’,我从小吃到大,食材和制作方法也是独一份的,有家族好几代人从事餐饮行业摸索出来的经验。上大学那会儿,我就抽空在店里帮忙,经常是白天去上课、晚上烫火锅,可以说奠定了传承的基础。”店主靳凯旋活泼好客,充满年轻人的朝气。
往上数,靳凯旋父亲的爷爷,当时就在新绛老家做食品加工,还做点心调料和调味品,由此起家。后来传到他爷爷手里,又增加了新品种——卤熟食,并做成了县里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在街上开了不少店铺。几代人的传承,一直本着“真材实料、精工细作、诚信待人”的经营理念,最终把店开到了太原市,让在并的家乡人、来并的外地人,都能品尝到一口地道的运城老铜锅。
“我们开了20多年店,还是沿用最传统的工艺、最环保的食材做每一道菜。不少老乡来了,都说能吃到儿时的家乡味道,我们也挺欣慰的。”每天早上8时30分,宁彩霞和丈夫便来到店里忙活,准备食材。
铜锅里有五花肉、酥肉、排骨、丸子、油豆腐、白豆腐、油炸土豆、粉条、海带、海米、白菜等12种食材,每种都是当天现买现做。
据介绍,其中的五花肉要用冷水浸泡3个小时以上,充分去血水后焯水,再与大骨头、鸡一同熬煮两个多小时,配上含有十几种药材的独有秘方,浓郁的火锅底汤由此而来。五花肉煮好后,趁热抹上蜂蜜,然后再过油上色备用。
酥肉是精选的猪后腿肉,七分瘦三分肥,再搭配适量的红薯粉面、调料、鸡蛋配比好后上锅炸,表皮上色后捞出,再上锅蒸一个小时出油;排骨也是精选后先用冷水泡再焯水,然后加上十几种药材红烧,再慢炖两个多小时……新鲜食材加之炭火烧铜锅,保证了原汁原味,口感清淡鲜香、老少皆宜。
一直专注传承
店里除了主打铜锅,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运城风味的特色美食。比如运城大盘鸡,以甜辣麻香为主,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老顾客都知道,我们的大盘鸡是‘一锅一做、现炒现做’,对火候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鸡肉做出来更嫩滑,里面还能加各种想吃的食材,有宽粉、豆腐皮、豆腐串、香菇等,需要等待20多分钟。”宁彩霞介绍,大盘鸡里搭配的是手工拉条子,而且是有两种蔬菜面和一种白皮面的三色面,蔬菜面中加了菠菜汁和胡萝卜汁,吃起来更筋道,也更健康。
每一处都用了心。为了丰富店里的菜品,他们还加上了鸡爪、猪蹄、猪头肉、牛肉等各种卤肉,以独有的几十种中草药卤煮,味道独特、软烂香糯。“卤肉都是经过我们深加工处理的,这也是我们的老本行,味道肯定正宗。”
一口运城家乡味,一份脉脉思乡情。专注加专业,传承加创新。这一家人经营的运城铜锅店,不管是招牌菜还是凉菜、卤肉,都有独特的新绛老味道。
“店里还有我们运城特色的各种凉菜、小炒,有凉拌莲菜、豆腐串、炒凉粉、葱炒辣子、酸辣白菜、辣子莲菜丁,还有扯面、醪糟、鱿鱼汤、生汆丸子汤,以及晋南人最喜欢的手工大馍馍。有菜有汤有馍,人均三四十元,咋吃都舒服。”靳凯旋底气十足地夸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马上就到中秋节了,很多漂泊在外的运城游子,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没关系,可以来这家店尝尝,不仅能碰到你的老乡,还能吃到正宗的运城味道。
记者 王丹 文/摄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