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山东日照考察,情牵这片战略要地 时政眼打造硬“核”实力,山东如何迎头赶上?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山东日照考察,情牵这片战略要地 时政眼打造硬“核”实力,山东如何迎头赶上?,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山东日照考察,情牵这片战略要地
山东是海洋大省。这里的海岸、海港、海岛,曾经多次留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今年5月22日,总书记赴山东日照考察,从一座深水良港,到一条海岸绿道,他牵挂着海洋这片战略要地,擘画着壮阔的中国海景图。
△视频:习近平在山东日照市考察调研
01
一座港口,彰显“硬核”力量
位于黄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被称为“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日照”的名字据说来源于此。
这里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连青岛,南邻江苏连云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湾阔水深、不冻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日照港。
△日照港。(总台记者韩森拍摄)
日照港,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山东考察的第一站。
这个港口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运营,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80余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铁矿石、大豆、石油焦、木片、原木、焦炭、下水冶金煤7个货种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日照港。(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5年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4个港口集团整合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根据规划,山东将构建以青岛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等港口为支撑,与天津、河北、江苏、辽宁港口紧密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
去年,4个港口集团的货物吞吐总量突破1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
△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近年来,总书记多次赴港口考察。为什么对港口如此重视?他在调研时屡有谈及。
2017年4月,总书记在广西铁山港同码头职工们交谈时说,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
2019年1月,他在天津港考察时指出,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
△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2020年3月,总书记在宁波舟山港考察时说,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他指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总书记此次考察的日照港,无疑也承载着“硬核”使命。
△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02
在日照港,总书记重点关注了什么?
这次在日照港,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
△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先来看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这个关注点。
2019年在天津港考察时,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总书记此次考察的日照港,“智慧”与“绿色”正是它的特色标签。
这里不仅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还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机效率提升50%,每年可削减碳排放9000多吨。
△日照港。(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时政新闻眼》了解到,山东港口集团还有一支被称为“中国智慧港口‘拓荒人’”的团队:“连钢创新团队”。
这支团队自2013年组建以来,在带头人张连钢带领下,破解技术难题、构建技术标准,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还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2020年,他们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张连钢。(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再来看扩大对外开放这个关注点。
港口,在国家开放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建设港口,经略航线,打造港口“朋友圈”,中国港口正在联动世界,书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日照港。(总台记者张鹏拍摄)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日照港,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两条千公里重载铁路直连港口与黄河流域、中原和关中城市群,中西部和沿黄地区得以便捷出海,日照港已成为重要桥头堡。
港兴通天下。中国港口的飞速发展,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水平开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日照港。(总台记者宋帅拍摄)
03
一条绿道,守护黄金海岸
海滨生态市,东方太阳城。蓝天、碧海、金沙滩,已经成为日照的代名词。这里不仅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
日照考察的第二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的阳光海岸绿道。
△俯瞰阳光海岸绿道。(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阳光海岸绿道南起太公岛公园,北至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全长约28公里,2020年7月全线贯通对外开放。
这是一条功能复合、活力多元的阳光海岸带,串联起沿海岸线的万平口景区、海洋公园、海洋美学馆、桃花岛景区等13个景区,以及王家皂、张家台等8个沿海民俗村,还建设有观景平台、运动步道、游客休憩广场等。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涛声阵阵是跑步的鼓点,浪花翻涌是大自然的喝彩。在这里漫步奔跑,正可谓空中走、画中游。这条串联起自然与人文的绿道,如今已成为当地百姓和游客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每年在这里举办的骑行、健步行等赛事达20场以上。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这条绿道,来之不易。绿道建设按照“依托原貌、临场设计”的理念,不动一棵黑松,不动一块礁石,不动一片沙滩。
建设这条绿道时,还对沿线荒废的养虾池、荒地等生态薄弱的地方进行了重点修复提升,修复海岸带5000多米。2021年,绿道的北延工程已经启动。全长60多公里的生态风光带将惠及群众1.5万余人。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记者张鹏拍摄)
04
阳光海岸绿道,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阳光海岸绿道,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了解当地加强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情况。
总书记很看重海洋生态环境。2013年7月,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他强调,“要尽快制定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2019年4月,在青岛举行的一场会见中,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总书记赴日照考察的这一天,正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给如何做好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而另一个启示,蕴含在总书记调研绿道的民生关切之中。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2年8月,总书记在辽宁锦州小凌河沿岸考察时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他指出,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阳光海岸绿道。(总台记者韩森拍摄)
从山西太原汾河岸边,到辽宁锦州小凌河沿岸,从福建福州郊野福道,到江西九江长江江堤……这些年,总书记走过许多绿道、步道,所行之处,皆有深意。
抓好高水平保护、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两者之间原本就是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日照市。(总台记者宋帅拍摄)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青岛考察时说,“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再次来到山东这片大海边,总书记看的是一座港口、一条绿道,思索的依然是向海图强这篇大文章。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山东日照考察,情牵这片战略要地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刘瑞琳
记者丨王鹏飞 张晓鹏 段德文 范凯 卢心雨 姚瑶 赵化 李晋 程铖 郭鸿 范一鸣 刘琦 石丞 陆泓宇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
时政眼打造硬“核”实力,山东如何迎头赶上?
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很多人一听到核电站,感觉既神秘又强大。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能源系统,核电寄托着人们太多希望与幻想。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及装备领域整体能力和最高水平;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当下,又成为发展与安全的一个象征。
7月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威海市参观“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出席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FCD启动仪式,提出“山东发展核能有基础、有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我省核能等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近日,在烟台调研核电产业发展情况时,继续要求“发挥山东优势,加快核电发展”。
山东为何大力发展核电?“硬核”的优势何在?未来愿景如何?《时政眼》带你梳理。
(一)
需要核电的“N个理由”
核电是一种可靠的能源形式,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且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产生大量的电能。
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我们对比一个案例: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大约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三四十吨铀燃料,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
此外,核电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最重要的是核电可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核电优势明显,但不少人会有疑问:“发展核电,安全吗?”
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个科普。据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出品的绘本《核电厂24小时》介绍:建造核电厂采用的是世界上等级最高的安全标准。虽然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为了把射线完全控制在反应堆内,核电厂设计了四道安全屏障,每一道屏障都能阻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扩散。截至目前,我国核电安全始终保持高水平安全运行。
海阳核电项目厂址全景
当前,我国正有序部署以“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为代表的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以及第四代核电技术。这两个级别的技术完全满足国际上各安全监管机构对新建反应堆的安全要求。
而在山东,境内核电机组均采用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表示,第三代核电站即使在发生极端严重事故情况下,由于为操作员在事故下干预策略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来采取行动,因而核电站附近大范围居民无需撤离,也无需担心食物受到污染,只需短时间的隐蔽,不存在长期的环境及生态影响。
就安全性而言,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核电站足够安全。
(二)
四大核电集团“牵手”山东
兼具安全、稳定、高效、清洁特性的核电,山东发展情况如何?
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产发电。
2018年,山东第一座核电站海阳核电站投产发电。
从历史脉络来看,山东发展核电起步并不算早。
而就在近几年,山东核电迈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7月,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开工;
2023年12月,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
2024年7月,华能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开工
……
2023年12月,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
去年,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四大核电集团主要负责同志,陆续来鲁拜会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签署合作协议。到目前,这四大核电集团在山东均有核电站项目落地。
依托胶东半岛核电基地,聚焦“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等自主先进核电堆型关键技术装备规模化发展,山东持续巩固扩大与核电央企战略合作,吸引了一批核能科研院所,培育了一批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辐射带动效应显著。
以上成果不一而足。总体上来看,山东近年来积极安全有序推进核电项目建设,示范推广核能综合利用,大力培育核能装备产业,取得积极成效。
(三)
不止于发电的核电站
核电站的功能,只有发电吗?
显然不是。以核能供热为例,这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成熟的应用。
落脚山东,2018年开始核能供热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建成“暖核一号”一期,成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工程;2021年投运“暖核一号”二期项目,核能供热覆盖海阳全城区,海阳彻底告别燃煤取暖历史,成为我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2023年11月,“暖核一号”三期投运,在给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直达乳山市,首次实现了核能供热的跨地级市发展。
“暖核一号”二期项目核能供热覆盖海阳全城区
核能,不止于发电,还有更多“跨界”的可能。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核电厂温排水余热资源,山东核电还开展了温排水培育红树林项目。目前,已经种植红树胚轴3000余棵。同时,海阳核电站还依托多年海水淡化运行经验和取排水等工程设施,正分步实施海水淡化工程。
未来,在山东会有更多核电供暖、核电海水淡化的综合利用。
(四)
迎头赶上有基础有优势
7月16日,山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消息: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占比达到45.6%,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
如果细心留意,这次新闻发布会还公布了核电在运在建装机规模,总量是1180万千瓦。这个数据在全国能排多少位?笔者了解到,山东可居全国第四。
跻身前列,实属不易。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耗大省、碳排放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均占到全国的近1/10,且山东具有足够强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满足周边地区用电需求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核电。核电站选址条件极为苛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安全、环境、经济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电的发展。而山东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上,沿海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良好,具备规模化发展核电的得天独厚基础条件。
7月28日,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同时,山东充分发挥工业大省优势,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核能产业发展政策,特别是制定了全国首个省级核能发展规划,并配套出台《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方案》,积极发展包括核电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在内的核电产业上游产业链。
山东发展核能,有两个重镇:烟台、威海。
山东提出,要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加快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
当前,烟台加快培育集核电材料研发、核电装备制造、核电站建设与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核电产业集群;威海以全链条引企育企为主要路径,推动核能产业规模体量扩容、产业技术提升、产业链条延伸,实现核能产业的链条式、集群化发展……
“到2030年,山东在运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以上;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2亿平方米;核能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这是山东对未来的谋划。而距离这个目标,山东还有一段路要走。
期待山东抓住战略机遇,发挥基础优势,奋力迎头赶上,加快建成核能强省。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策划 赵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