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如何在三亚区分北京人和东北人,供三亚人民参考![已扎口]
技术贴:如何在三亚区分北京人和东北人,供三亚人民参考![已扎口],
前两天因为父母想在三亚房子,发了一篇文章请三亚的朋友们推荐没有东北人的小区,感谢各位当地朋友的热情指导。我父母都是北京人,后来在当兵,因此有比较浓厚的南方情结,之所以想选择没有东北人的小区,还是因为在北京的东北人太多,虽然都是北方人,但双方在生活习惯,文明程度以及对事务的理解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不让北京的矛盾重演,所以希望采取一个“虽然不是打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
可能有的三亚朋友不了解北京人,会认为北京人和东北人都是北方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东北人在三亚的所作所为,北京人会不会也是这样呢?我这边就想小书几笔,把不同的地方总结一下。没有任何地方歧视的意思,就是实话实说,也便于三亚朋友们辨认出北京人和东北人,以免发生误会。另外我的观点是各地方都有不同层次的人,总的来说顶级层次的人和最下级层次的人其实都差不多,受过良好教育,家庭氛围良好,没有沾染不良习气的东北人、北京人、三亚人、上海人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的比较就剔除金字塔的两端,主要说的是芸芸众生。
一、说话及口音区别
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是北方话,可能有的南方朋友不好区别,但其实这里面的不同还是很大的。众所周知,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形成的,北京话的特点就是字正腔圆,比较像新闻联播里的总体味道,以二声、即往上升的音居多,夹杂一些儿化音。老北京人讲究说话的礼节,用敬语且在公众场合要注意声音小,这个传统一直沿用到现在(小时候如果不说“您”或者在公共场合大叫是要挨打的),体现出来就是一般问路,东西都会轻声说一个“请”字,一个“您”字,而很少用“你”或者直接叫“喂”。所以当三亚的朋友听到问路或东西的人,说一句“请问您一下儿,这儿怎么走?”的时候,您九成碰见的是我们北京老乡,不是东北人。东北话和北京话的不同在于,以三声、四声居多,拐弯音居多儿没有上升音,一般不会说“请”、“您”这些字,在公众场合一般以大嗓门自豪,另外一大特点是有一些大舌头,即SAI、SHA(啥) (仨)不分,爱说“整” “削”等字;所以如果您听几句以后,还是很好区别滴。
二、穿着及吃饭区别
穿着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各人也有不同的品味和要求。但总体来说,因为北京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北京人的穿着在时尚、得体方面可能要更胜一筹。一般在东北人身上常见的西服加旅游鞋、黑圆领衬衫+金链子+手夹包+圆寸头(如前两天论坛里发的黑牌车司机骂交警事件中的主角),皮裙子+高跟鞋+大浓妆,这些在北京人身上都是看不着的。北京的年轻人一般会穿与三亚蓝天碧海比较搭配的艳色衬衫、波西米亚风的海边长裙,各种彩色的凉拖鞋,发型方面因为北京的时尚业比较发达,一般的北京年轻人都会有一个比较个性,比较像日本或韩国男女生的发型,而不会是统一的圆寸、平头、分头。另外北京的年轻人比较爱干净,身上可能会有喷香水的习惯;纹身这两年在北京年轻人中也很流行,如果您看见白白净净的男女生身上有一些比较时尚的纹身,他们可能就是来自北京的年轻朋友。北京的中老年人方面,因为大部分是外企、国企、部门、部队等地的退休人员或自己做生意的,穿着也会比较得体,大部分以阿迪、耐克等休闲运动装为主,不太会像东北人一样把爱马仕的牌子放在外面穿。有些爱美的北京老人还会穿上花衬衫、短裤,吹一个比较拉风的发型,抽一根很文艺的烟斗,总之您看着洋气一些的旅客,我们北京人可能会占到比较大的比重。
北京人和东北人都是北方人,在吃饭方面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不同的地方居多。首先,餐桌礼仪方面,北京老人讲“吃不言,睡不语”,除非是年轻人喝酒吹牛,一般在全家聚会的场合,您会很少看见北京人在饭桌上大笑、大骂、大声说话,这点上东北人的特点也很明显,各位三亚朋友可能是深有感触的。其次,吃的口味上,北京人也爱吃饺子,但相比较饺子,北京人可能更喜欢吃面条(尤其爱炸酱面、西红柿打卤面),饺子只是调剂口味的菜品,偶尔吃一吃就行。北京人偏好炒菜、烤串、火锅等味道西南的食物,而东北人喜欢乱炖、炖菜、酸菜等本地食物,在点菜的时候如果您碰上点羊肉串、宫保鸡丁,说话又不那么大声的旅客,这八成又是北京老乡了。酒方面,北京人也能喝,这点不比东北人差太多,北京人好清香型的酒以及啤酒,如果您的饭店里有红星二锅头56度清香型那款,我估计北京人就不会点别的了。
三、吵架和打架的区别
东三省人民在海南的战斗威名各位三亚朋友恐怕是久仰的了,林彪元帅曾经说过,东北人“虽怯于战,但勇于私斗,需加以练方成士”。北京人是不是也是这样好斗呢?我个人的观点是,区别是还是很大的。总结一句就是,北京人能打能骂,但不喜欢也不愿意骂人打架,原因是:成本太高!自古燕赵大地就是勇士辈出的地方,北京固有的痞子文化曾经催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打架高手。远的不说,六七拾年代的那场混乱中,边作军、刘南征、小这些高手曾经打遍四九城无敌手(详情请看王山的纪实小说“血色青春”),但三亚的朋友您别担心,那都是北京还穷的时候了,流氓只存在于贫瘠的土地上。2013年,北京1400万人民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黑龙江省的4倍多,北京人的平均年收入达到98000元,北京人,特别是来海南房定居的人现在基本都是中产以上,而中产打架的代价,是很大的。。。人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人是“穷横”,越“穷”越“横”,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是最弱的,这句话用在东北人和北京人的打架指数上正合适。假如一个北京人和东北人起了冲突,北京人在挥起拳头的一瞬间,一定想的是“我靠,我一个月挣两万的人,打一个一个月挣两千的人,我把他打坏了还得赔钱,我还得坐牢,他打了我可以跑回老家,我家一家老小还得被警察找着,我们单位还得开除我,这不划算啊。”其结果一定是北京人最后息事宁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为什么东北人现在在北京横行的理由,唉,革命基础不一样,人家豁得出去,我们豁不出去啊。。。
三亚朋友们诟病东北人最多的一点,就是东北人动不动就CNM,削死你的骂人。北京京骂闻名全国,北京人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其实,据我所知,北京人骂人就俩场合,一、球场上,宣泄用;二、最好的朋友见面,表示亲热用;如果您听见一个北京人笑眯眯的对另一个人说“,你丫这孙子,最近嘛去了?”另一个却一脸甜蜜的回答“,你丫才是孙子呢。”您千万别以为他们俩要打架,这是一对儿最好的“瓷器”(即铁哥们),因为太好了,不骂两句实在不知道怎么表示亲热了,哈哈哈。除了这两个场合,如果北京人在公众场合动不动就CNM,SB,不用三亚人民出手,北京人他爸就得一个大嘴巴抽过去,因为这叫什么?这叫没有“家教”!
四、走路和购物的区别
北京人特别是北京年轻一代,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基本上一半以上都受过西方的教育(不是说受过西方教育就好,但无可否认的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规矩,大部分是西方国家制定的)。我高中班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就有一半的同学出国念过书或工作过,而这还是拾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北京的孩子出国的更多。出国后回来的一大后遗症就是过马路看红绿灯、上扶梯站右边等、开门的时候注意给后面的人也开门、不随地吐痰、不乱停车。这些有的也是靠血泪史养成的,我一个同学在夏威夷因为随地吐痰被罚了500美元,另一个因为在新加坡乱停车被拘禁了30天。。。无论如何,这些人回来以后这辈子都不会再想随地吐痰了,我想在这批人的带动下,北京人民应该是全中国最守规矩,最讲公共秩序的旅客。
最后谈谈购物,中国人都有个习惯认知,就是有钱就牛逼,牛逼的表现方式就是我花钱了你就得把我当大爷,就得跪舔我,前两天看到个黑龙江教授说三亚人不懂感恩的帖子,其逻辑就是黑省人了三亚那么多房子,你们三亚人为什么看不惯黑省人,我们随地吐痰怎么了,我们打架骂人怎么了,我们花钱了,你们就得把我们当爷供着。对这个逻辑,我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北京人也讲面子,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爷,但北京人喜欢的是你给我面子是因为你真的认同我,而不是因为某种威压,换句雷老虎的话就是“以德服人。”所以,你在北京的商场里,经常可以看见花钱越多的人,对服务员反而越客气,而服务员感动于这个顾客出手豪阔+态度谦顺,反而会更好地提供服务,让这个顾客脸面倍增。这就是老北京人讲的“有里儿(有实力)有面儿(有教养)。”
说了这么多,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因为将来会举家搬迁到三亚,希望能为三亚人民多做一点事,成为受三亚人民欢迎的移民,也希望东北人民能多从自身的不足出发,最终能转变自己的形象,三亚这么美丽的城市,这么美丽的文化,我们一起把它坚持下去,发扬下去,维护下去,还是比变成铁岭那样靠谱吧。
[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