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手表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失眠、内分泌紊乱…“职业紧张”算职业病吗? 新职业折射发展活力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失眠、内分泌紊乱…“职业紧张”算职业病吗? 新职业折射发展活力

发布时间:2024-10-16 15:09:30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失眠、内分泌紊乱…“职业紧张”算职业病吗? 新职业折射发展活力 

失眠、内分泌紊乱…“职业紧张”算职业病吗?

失眠、抑郁、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如果你在工作压力下感到身心不适,很可能是“职业紧张”在作怪。

“一钻进格子间,我就胸闷头疼,喘不上气。”陆丹宁曾是知名媒体编辑,拿着不菲的薪水,近期却因压力过大选择离职。“电脑一盯就是一整天,加班到凌晨是常态,生物钟也乱了套,不吃助眠药很难入睡,失眠久了整个人都很焦躁。”

新型经济环境下,海量的信息、激烈的竞争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带来无处不在的紧张感。相较于症状明显、多发于特定行业的传统职业病,“职业紧张”涉及的人群更加广泛,严重影响劳动者身心健康,但由于多是隐蔽性伤害,因此存在难界定等问题。

“职业紧张”算职业病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企业心理咨询师王永杰介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包含10类132种职业病,基本限于工业生产范围,以尘肺、化学中毒等制造业的健康风险为主。因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职业紧张”目前虽不在职业病范围内,但同样属于“工作相关疾病”。

“职业紧张”也叫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职业紧张的诱因有很多,分为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结构、社会支持等,例如轮班作业会影响血压、血糖和代谢率,付出与回报失衡让劳动者质疑自我价值,职场暴力、歧视和性骚扰也会引发心理问题……”王永杰说。

世界卫生组织称,“职业紧张”已成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重庆市卫健委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54.89%的工人有中度以上紧张反应;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52.9%,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检出率为19.4%-28.6%;互联网企业员工中34.0%有“职业紧张”。

王永杰认为,适度紧张有益于激发劳动者工作潜能,但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且无法获得及时修复,可能诱发焦虑、神经衰弱、肠胃失调、心血管病等身心疾病,不仅降低工作绩效,甚至影响职业生命质量。

袒露“职业紧张”会被视为心理素质差

“整个人每天就像一张拉满的弓,弓弦随时可能绷断。”90后程序员刘昊文的话道出了很多劳动者的心声。“心理压力太大了,老板比你更努力,优秀的新人一茬又一茬,怎么能不拼命?但越是紧张怕出错,脑子就越迟钝,干眼症、甲状腺结节等小病也找上了门,简直是恶性循环。”

在层出不穷的新业态之下,“职业紧张”给劳动者带来的困扰更加持久而隐蔽。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说,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绩效,甚至通过平台软件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导致员工时刻不敢松懈,身心疲惫状态不断积累。

“职业紧张”让很多人深受其害,但却敢怒不敢言。“我不敢袒露自己的紧张不适,会被指责心理素质差、能力不够,没有人承认这是不合理的工作强度造成的亚健康。”刘昊文说。

郑广怀分析称,传统职业病集中在特定行业和工作场所,伤害较为显性而直接,所以医疗和制度能够作出系统性应对。而作为一种新型职业伤害,几乎所有劳动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很难明确工作会带来哪些伤害,这让“职业紧张”不容易被察觉,也给应对和解决带来挑战。

做好职业健康兜底

“职业紧张”的伤害日益凸显,相关判定标准却难以突破,相应保障尚未纳入现行法规。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对职业病的理解也在发生变迁,应及时修订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凝聚合力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兜底。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涛说,一种疾病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需要经过系统分析论证。“我们正在开展调查,加强对于肌肉骨骼损伤、‘职业紧张’导致的身心问题等职业危害的研究、评价和控制,以应对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新型职业健康风险。”

“防治‘职业紧张’,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王永杰表示,即便“职业紧张”暂未进入“法定职业病”范围,但相关保障措施在劳动法中有迹可循。在现实中,一些企业不把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休假制度当回事,用人单位必须扭转观念,意识到员工的幸福感和企业的长期效益相辅相成。

“除了完善政策、干预企业,真正为健康买单的还是劳动者自己。”王永杰说。“职业紧张”可防可控,劳动者要积极面对。一方面,与领导保持良好沟通,合理安排工作、不过分强求;另一方面,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强化社会支援网络,遇到困扰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如果压力长期持续,而且症状严重,自我放松无效,务必就医或向专业机构求助。

(原标题《失眠、内分泌紊乱…“职业紧张”算职业病吗?》)

发布于:广东


新职业折射发展活力

眼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增加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19个新职业。这些富有时代感的新职业,受到各方关注和期待。

技术进步带来分工细化,催生更多职业,这是历史的必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职业”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此次公示的新职业中,就有很多与“数字”相关的职业。新职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经济不断迭代的内在活力。

新职业被“认定”,还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规模和可观的发展前景。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职业为例,这些职业与我国高速增长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密不可分。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3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缺口还很大。因此,新增相关职业是对人才培养等前置环节发出的“增容”信号,也有利于扩大求职者的就业选择面。

新职业的出现有赖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求索,也离不开国家层面对新业态的包容和推进。比如,浙江杭州开放八城区3474平方公里作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域,占全市面积超20%;广东深圳公布新增43条道路,使全市自动驾驶开放道路里程达944公里……随着自动驾驶测试区域扩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新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稳就业的意义。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人,进一步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对保持就业持续稳定十分重要。让新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政府监管就要给予新业态、新模式更多空间,社会也应给予新事物、新职业更多包容。

要实现新职业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不少求职者对于新职业有所疑问: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是否完善?能不能获得专业的技能培训、实现职业成长?今年不少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方向,正是奔着新产业新业态去的。这要求高校、社会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做好新职业人群的配套服务。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为新职业人员解决好后顾之忧。

(中国经济网供稿)?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手表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