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纤维,驶入万亿级市场 京城昔日服装城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植物源纤维,驶入万亿级市场 京城昔日服装城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植物源纤维,驶入万亿级市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纺织品工业市场规模近4.6万亿元,预期2035年,该市场将增长至6.5万亿元,主要为棉、麻等传统纺织品。这其中,新兴科技材料植物源纤维制品,市场占比较小,据预测,2030年,其市场规模预期达千亿元。
然而,这一格局未来有可能被改变。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顶刊《Nature》发表,该团队在木质纤维素(植物源纤维的一种)三素分离和高值化利用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这意味着植物源纤维更大规模、更高效的利用成为可能,也意味着植物源纤维作为新兴科技材料,打破了其产业规模的天花板,将驶入纺织品市场的万亿级赛道。
植物源纤维:传统材质升级替代者
主导人类科技进步的几次工业革命,每次都会给诸多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例如,汽车取代马车、电灯取代油灯。如今,新能源汽车又取代燃油车,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多行业的人工作业。
基于多项优势性能,植物源纤维取代原有的包括棉在内的传统材质,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植物源纤维,顾名思义,是从可再生植物资源(如木材、竹子等)提取而来的一种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植物源纤维大幅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化学药品的使用,其生产过程相比其他材料更加环保。此外,这种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农药残留、荧光剂和重金属,确保了其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值得信赖和环保的选择。
性能上,植物源纤维制品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吸湿性和亲肤性,舒适度高。因其纤维长度较长,可达到40mm(棉纤维为23-34mm)缠结能力强,和棉制品相比更不易掉絮,耐拉扯力和耐磨性也更高。易过敏人群不用担心飞毛掉絮入眼或堵塞毛孔,可谓是敏感肌福音。
更强大的性能,更好、更安全的体验,使得植物源纤维受到消费者热捧。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作为创新纤维的代表,植物源纤维也有望为纺织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
提取技术再获突破,低成本量产带来想象力
众所周知,一项技术再先进,如果不能低成本进行应用,也无异于空中楼阁。我国是植物源纤维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目前植物源纤维原料高度依赖进口。所幸,目前我国对植物源纤维提取技术的研究,近期又更进一步。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在木质纤维素(植物源纤维的一种)三素分离和高值化利用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图源:中国科学报,三素分离后的产物
据了解,植物源纤维中常用的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原料,广泛来源于木材、竹材、秸秆等,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简称“三素”)组成。
不过,一直以来,流传近两千年的造纸法中,仅仅是分离出了竹、麻、秸秆等中以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主的纤维组分,用于造纸。
即使采用现代化学法制浆造纸,分离出的纤维素浆也仅占生物质总量的一半,而占总量20-30%的木质素发生不可控缩聚,难以高值化利用。
因此,植物源纤维的提取技术,也有望破解该行业难题,将最具利用价值的可再生碳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进一步降低获得该类原料的成本。
对于该研究成果,王峰研究团队充满了信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曾表示:“我国去年进口了300多万吨溶解浆,进口依存度接近90%。下游产品市场是明确的,现在主要问题是如何经济、绿色地做好三素分离技术。”
由此可见,在植物源纤维相关的技术问题、成本问题逐渐得到突破后,其绿色、大规模量产也指日可待,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植物源纤维被行业一致认可,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供给端成本进一步下探的背景下,植物源纤维的应用正在迎来井喷。诸多高端品牌的产品,正在转向“拥抱”植物源纤维:售价超过5万元的爱马仕连衣裙、超过2万元的Moncler羽绒服、超过7万元的华伦天奴连衣裙……其所用面料背后,都有植物源纤维这一新型材质。
此外,植物源纤维还被用在婴儿柔巾、洗脸巾、贴身内衣裤等产品上,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以Babycare的一款柔巾纸为例,实验表明,无论是其搓揉不掉絮,还是遇水瞬间吸附极易展开、不会成团,或是干湿两用不会破损,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
纺织品行业,可划分为服装用纺织品业、产业用纺织品业和家用纺织品业,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行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仅仅是家纺行业,近年以来的发展就十分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23年中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为2567亿元,而2024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
在植物源纤维应用更为广泛的服装赛道,更是如此。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空间巨大的消费市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的数据,2023年,国内市场服装销售总额4.5万亿元,出口15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26亿元)。
由此可见,在相对传统的家纺、服装赛道,一旦植物源纤维被广泛应用,这个万亿级市场,也将有望刷新行业规模记录。到那时,整个纺织品行业也将呈现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结语
据观察,植物源纤维从原料、技术、应用逐渐走向成熟,目前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期,也是关键时期。
可以预见,当植物源纤维新的万亿级市场被撬动后,又将诞生一批更具实力、影响力的行业大品牌。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相信能够吃到这种行业红利的企业,也一定是提前看到未来,做足充分准备、抓住时代机遇的企业。而植物源纤维时代的来临,正是纺织品行业空前的发展机遇。
只是,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下,谁将会成为这一波新型材料领域应用浪头的弄潮儿?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布于:北京
京城昔日服装城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如今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于28日正式开园,打造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活力智慧的创新社区,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南中轴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活动上了解到的。
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如今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12月28日全面开园,将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北京市丰台区供图
疏解非首都功能,大红门服装城“华丽转身”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前身是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这里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2021年10月31日正式关停。
园区由丰台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按照政府引导、市属国企示范带动的思路合作共建,分两期建设,一期西楼已于今年投入使用,随着二期工程走向尾声,园区迎来全面开园。
北京市丰台区区长初军威在致辞中表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是丰台深入推进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打造引领南部地区新增长极的先行探索;是丰台主动融入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以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为标志,大红门地区“华丽转身”迈出了新步伐,园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中关村的创新资源和南中轴发展潜能,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产业,引进更多独角兽、“高精尖”企业入驻,形成南中轴首都商务新区的产业核心引擎。
150多家企业入驻,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显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开园仪式上,前景无忧、霍巴超元域、鸿游科技等一期入园的“老朋友”送来祝福。2023年新引入的中科慧居、冠邦开源、鹏博创展、宜本生物等24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
“园区一流的产业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生态,正是我们入驻企业所需要的。”北京中科慧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波表示,一个园区产业是否能够聚集,要看是否有好的土壤、好的生态体系,技术眼光能够看得远;再加上政策配套实实在在跟上,企业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园董事长闫福介绍,目前园区已落地企业150多家,包括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上市公司子公司1家、国高新企业37家,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发布南中轴元宇宙产业服务平台,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北京“五子”联动中的关键一“子”,是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数字贸易文化贸易、高端科技服务为两翼”的产业定位,不断发掘“智慧园区”“数智创新中心”等应用场景,推动入园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场景中落地,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本次活动上发布了南中轴元宇宙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三大系统:以多模态大模型为基底的数字人仿生构建系统,支持真人数字孪生复刻,且实现超低成本、超快速度交付;依托行业前沿设备和技术支持的精细化、高水平动作捕捉系统;将无限扩展的场景和真人或数字人结合起来的XR虚拟拍摄系统,创造更真实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提供数字内容制作的前沿方式。
园区与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建南中轴元宇宙产业服务平台,专业赋能数字人、数字内容的创意和生成,帮助相关企业快速拓展市场,也帮助园区打造首都元宇宙产业名片,形成规模化的元宇宙人才实训基地,牵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签约30多家产业生态伙伴,构建“三个一”产业服务体系
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如今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12月28日全面开园,将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北京市丰台区供图
为更好地服务入驻企业,创建良好产业生态,园区创新性打造“三个一”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即一基地(元宇宙产业基地+加速器)、一平台(生态服务平台)和一基金(南中轴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集成各方资源,满足企业孵化加速、投融资、商业模式构建、人才服务、市场拓展等全生命周期的成长需求,实现“一站式”、“管家式”服务。
活动现场,举行了园区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生态伙伴签约仪式。30余家产业生态伙伴与园区签约,助力园区建立空间结构均衡、功能布局完善、业态类型丰富的创新服务生态圈。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表示,集团是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每年服务双创主体超过2.2万家,未来将进一步向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倾注各类创新资源,将“4+2”业务体系的“精兵强将”导入南中轴园区、导入丰台,帮助园区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吸引更多的独角兽、“高精尖”企业入驻,在前沿领域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具有丰台特色的“中关村创新社区”。
提供近500套拎包入驻人才公寓,建设创新社区
园区合理划分建筑功能布局,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满足企业员工交流、学习、用餐、运动、休闲等复合需求。
活动现场发布了CCB建融家园寓见未来项目,该项目由建信住房改造运营,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将提供近500套拎包入驻的长租公寓产品。
公寓秉承科技住居、绿色节能、智慧生活理念,打造建筑面积约15-43平方米灵动空间,营造“高舒适度、高实用率、高性价比”的理想居所,提供多彩、多元、多维的生活社交空间,引领长租生活新风尚,助力在京奋斗者圆安居梦。公寓作为园区重要配套,获得严梅文化科技等入园企业青睐,纷纷提前锁定需求。
聚焦高质量发展,专家共议南中轴发展
“南中轴—首都商务新区是首都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该地区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导向,提升文化功能,通过文化引领首都功能落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保山说。
在南中轴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城市更新、元宇宙领域的4位行业专家围绕“文化引领南中轴地区规划与高质量发展”、“南中轴地区历史文脉”、“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元宇宙”等做主题分享,共同探讨如何利用中轴文化资源和前沿科技激活存量空间潜能,赋能南中轴地区城市更新和产业焕新。(完)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