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英文家谱里的百年家国史 柳州螺蛳粉的英文名,定了
一本英文家谱里的百年家国史 柳州螺蛳粉的英文名,定了,
一本英文家谱里的百年家国史
一年前的清明节前,祖籍中山市南朗白企村的夏威夷华人种植大户黄献兴、甘红芳夫妇返乡,带回“夏威夷种植王”黄亮家族英文家谱。
一年后的9月29日,曾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的秘鲁鞋王黄仲儒,代表家族将这本英文家谱捐赠给中山市博物馆,馆长余子龙接受了捐赠。黄仲儒说,向中山市博物馆捐赠黄亮家族史料,希望丰富中山华侨历史研究素材。
黄仲儒(右)向中山市博物馆捐赠黄氏英文家谱。记者 明剑 摄
黄献兴、黄仲儒、黄亮同属于中山白企村灯笼坑一个客家人家族,黄仲儒的爷爷黄朝伟和黄亮的父亲黄朝安还是亲兄弟。
黄亮与黄仲儒是叔侄关系,他们血浓于水。1968年初秘鲁经济不景气,又发生一场政变,许多工厂倒闭,黄仲儒的鞋厂也濒临破产,他远赴夏威夷向黄亮求援,黄亮毫不犹豫借出40万美元帮黄仲儒渡过难关。
2024年9月,黄仲儒携家人回家乡南朗白企灯笼坑村寻根。记者 明剑 摄
英文家谱横渡太平洋
2023年春,笔者寻访白企灯笼坑籍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黄孟超、黄仲儒、黄华安旧居,走到黄孟超旧居,同行的中山乡亲、曾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理事的黄伟强指着黄孟超旧居前一段残存的棕墙说,那是“夏威夷种植王”黄亮的房子残墙。
听到“夏威夷种植王”,笔者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种植业有多大,经历了怎样的海外打拼,他的后代怎样了。
黄伟强告诉笔者,黄亮在2010年98岁时去世,继承他农场的儿子也离世后,其孙子孙女继续经营农场。他们有很多耕地,也养殖大头虾、种植蔬菜等,一个主要品种是芋头叶,用来包夏威夷粽子——一种很普遍的夏威夷美食。
20世纪20年代,马诺阿山谷的梯田整齐地种植着水稻和芋头。
黄亮农场的种养殖面积有多大?黄伟强及其身边的人都说不上来。直到当年三月底,黄伟强的胞弟黄献兴和弟媳甘红芳从夏威夷回到中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
他们说,黄亮家族的种植养殖业巅峰时期已经过去许久,如今很难说清具体面积,只知道以往的冬天,一旦黄亮家封塘,环岛便缺少虾吃。后来,黄亮的生意转向房地产和酒店经营,在当地开发了黄家村,不少房子只租不卖。
1902年,在夏威夷水域巡航时,a1号船上的摄影师M.F.Chamberlain拍下了檀香山市场内部的这张照片。
令人惊喜的是,黄献兴夫妇此行带回一份珍贵的资料——黄亮家族英文家谱,那是他们2016年参加黄家聚会时获赠的纪念品。
这本家谱的封面为黄色,中间一个大大的“黄”字,其余位置皆是英文。家谱内页也是用英文写成。主要是家庭成员对先人的回忆。
黄氏家谱封面。
从黄亮的父亲黄朝安1884年去夏威夷算起,他们家族在夏威夷生活了140年,子孙后代很多人已不识中文,已无法用中文记录家史。
甘红芳说,看过他们家两本家谱,都是黄家宴请亲友时赠送的,另一本是蓝色封面,比这一本更早。可惜的是,此次回国前,他们一时找不到蓝色家谱。
家谱里藏着华人创富密码
我们翻译了这份47页的黄色英文家谱。通过它,一个华人家族的历史,经由后人的回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家谱开篇记录的是黄亮父母的故事。
黄亮的父亲黄朝安(1868-1934),1884年16岁去夏威夷,1934年5月11日去世,享年66岁。
他的母亲陈氏(1872-1939),1872年5月23日在中国出生,1939年11月21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去世,享年67岁。
家谱里关于黄亮父母的回忆,图为黄亮母亲陈氏(1872-1939)。
黄亮回忆,家乡人把夏威夷出生证卖给了爷爷,年轻的黄朝安(Wong Chow On)决定冒险到夏威夷。他到火奴鲁鲁的时候只穿了一件衬衫。父亲在卡皮奥拉尼公园地区(Kapiolani park)的各个农场工作,成了一名季节工,他想寻找更好的机会,便前往怀帕胡(Waipahu),靠节省下来的钱,在迪林厄姆大道(Dillingham Boulevard)附近租地种稻谷。后来父亲听说达米恩庄园(Damien Estate)正在出租农田,他便租了5英亩地种水稻,养育他的家庭,从此安顿下来。
后来,黄朝安离开了瓦胡岛,娶了来自中国的妻子,把她带回夏威夷檀香山(Honolulu)生活。
黄亮的子女则回忆了父母的故事:黄亮(Leonard Leong Wong)娶了邻居甘婆婆的孙女Ellen Kon Yun Lau,母亲是家里的十个孩子之一,母亲也生了十个孩子。巧合的是,她的祖母甘婆婆和她母亲同样生了四女六男。当兄弟们结婚并住进自己的房子后,母亲依旧数十年如一日地给他们做午餐。
图为黄亮夫妻,这段是后人关于他们的回忆。
不仅是个农民,在妻子和子女的帮助下,他成为了成功的商人。他在Luau 所经营的农场,是Oahu(注:欧胡岛,夏威夷州人口最多最热闹的岛屿,首府檀香山所在地)最大的湿地农场。他还创办了“黄家村”(Wong’s Village)——一间从事房屋租赁的大公司,现已成为卡哈陆吾(注:Kahaluu,附近有海滩公园,是夏威夷最佳浮潜地之一)的地标。他时常得意地说,他有一套房子当初买下来时只是花了十美金。这真的太划算了!
一英吨食物背后的大家族
黄亮的孩子Myrtle Wong还忆述了一次家庭扫墓:他们一家人前往马诺阿华人公墓(Manoa Chinese Cemetery),拜祭祖父母——黄朝安夫妇。
1890年,带有桅杆的船只在檀香山港进出,檀香山市中心正在发展壮大。
黄亮的妻子Ellen Kon Yun Lau会去唐人街购买食材、蜡烛、香以及红色或金色的纸片,做好“纸钱”,带上鞭炮,煮上一英吨(约为1016.05千克)食物,然后通知她的孩子们,以及爸爸家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她还会订购一整只烧猪,并发动家人一起叠纸钱。她会为准备食物花费数小时。
清明祭祖需要一英吨的食物,可见这个家族多么庞大。黄仲儒说,黄亮的父亲黄朝安的后代现有500多人,其中在美国超过300人,在中国港澳地区有100多人。只是,新生代人数很难准确统计。
笔者在名为Legacy的英文网站上发现了一则关于黄亮追悼会的信息:2010年1月17日,98岁的黄亮是卡哈陆吾(Kahaluu)地区的农业和房地产企业家,在城堡医疗中心去世。他出生于檀香山。他身后留下了妻子和9个子女、21名孙子女、27名曾孙子女与11名玄孙子女。告别仪式在博思威克殡仪馆举行,采取道教习俗。葬礼在夏威夷纪念公园举行。
黄亮家族部分成员2014年合影。
家谱里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的祭祖仪式:四根蜡烛和较大的香会卷在特殊的纸内,一对放在墓碑前,一对放在后面的基石(后土)前。三张红纸贴在墓碑顶部,然后在墓碑前的架子上,放置有四个小杯,里面分别装着茶和白酒、四碗米饭,配上筷子和几碟菜,如生蚝卷、酿豆腐、杂碎、煮鸡蛋、煎鱼以及整只的烧猪。每边的墓碑石旁,都会有一份装着豆腐、鸡蛋、猪肉等食物,以及一杯茶与酒,每个祖辈都有一份。
后辈们每人手持一些细小的线香,将其插进土里,围绕两个墓,斟满白酒和茶,然后把它们洒一点出来,象征着给祖先敬献茶酒,然后再将它们斟满。
涉及食物的仪式结束后,一家人渐次合掌祈福敬拜,站在墓碑前,三鞠躬。敬拜结束后,每人将一把金银色的纸钱,渐次扔进燃烧的火堆里,直到它们化为灰烬,这意味着给祖先送去钱财,希望祖先给家人带来财富。
接着,家人们会捂住耳朵,因为成千的鞭炮将要点燃,爆发巨响,这样做可以驱除邪祟,给家人带来好运。
最后,仪式结束,家人都坐下来,享受带来的美食和家人的陪伴。
在这个家谱难觅的时代,这份英文家谱让我们看到,尽管黄亮家族的后代已不会书写中文,但依旧用英文记录家史,且仍保留着传统的清明祭祖习俗,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中华文明。
经过100多年繁衍,黄亮家族已经融入当地,但他们的后代还在追寻来时的路,寻找父辈祖辈的精神传承,这是流淌在华人血脉里的“根”。
家谱中介绍“江夏黄”的来源地。
文:廖薇 程明盛 甘颖
图:明剑 孙俊军 历史照片由廖薇整理并翻拍家谱图片由中山市博物馆提供
编辑:王欣琳
发布于:广东
柳州螺蛳粉的英文名,定了
近日,由柳州市外事办和市商务局牵头,广西科技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制定的《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外包装英文译写规范》,经市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根据该标准,柳州螺蛳粉有了统一的英文名“Liuzhou Luosifen”,而“加臭加辣”“麻辣”等特色风味也有了翻译参考。该标准界定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外包装英文翻译和书写的术语和定义,为相关企业在对外出口时提供参考。
资料图片
参与制定该标准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教师谭旻介绍,此前市面上的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大多数采用意译,不能准确表达螺蛳粉的内涵。此次直译为“Luosifen”,一是为了避免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出口时被误认为是蜗牛等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二是为推广螺蛳粉美食文化,准确传递柳州特色地方美食的含义,树立柳州螺蛳粉品牌形象。另外,该标准的编制小组在翻译“麻辣味”时,经过多方研讨,最终借鉴了川菜口味的翻译后定为“Mala”。“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翻译,保持中国美食文化的独特性,进一步加深国外食客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印象,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谭旻说。
柳州螺蛳粉(资料图)
作为柳州市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实施,为各生产和外贸企业在设计和生产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外包装时提供更科学、标准的英文翻译指导和借鉴,填补柳州螺蛳粉产业翻译标准空白,提升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车间。
本期编辑 邹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