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关闭上百家,昔日中国咖啡“老二”怎么了? 谈判大门彻底关上?欧盟要和中国杠到底,关键时刻,英国做出选择_政府_关系恶化
一年关闭上百家,昔日中国咖啡“老二”怎么了? 谈判大门彻底关上?欧盟要和中国杠到底,关键时刻,英国做出选择_政府_关系恶化,
一年关闭上百家,昔日中国咖啡“老二”怎么了?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和二
编辑/蔡建桢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商业世界优胜劣汰,此消彼长,本质上并没有特别深入幽微的奥义,而只需看是否遵循了最为基本的“常识”。
定位的常识就指出,一个品牌在消费者的大脑中,要占领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才有可能被记住。想要被记住,品牌需要不断通过新的产品、新的创意或者新的营销方式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只有持续性引发关注,才能在大众的脑海中占领一席之地。
在如今中国的咖啡市场,也许星巴克依然是榜一大哥,那么排名第二的该是谁?很多人会认为是瑞幸,是的,这些年瑞幸通过持续的创新始终保持热度,甚至在门店规模和营业收入上挑战星巴克第一的位置,而在门店数量上早就超越了星巴克中国。
但事实上,五年之前,中国咖啡界的第二品牌是太平洋咖啡,如今,这个曾经的“二当家”惨不堪言,正面临着经营乏力,大面积闭店的窘境。
01
太平洋咖啡“不太平”
近日,太平洋咖啡被曝出现大量关店。相关数据显示,从2020年~2023年3月,太平洋咖啡总共关掉了超过200家门店。第三方平台显示,截至2023年8月21日,太平洋咖啡在全国门店数仅剩309家,其中,123家在香港,185家在内地。综合第三方平台以及核实后更新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6日,太平洋咖啡在内地最多仅剩71家门店,14个月时间门店缩减114家。
目前,太平洋咖啡在多个城市仅剩1家门店,如杭州、苏州、重庆,也有多个城市已无门店,如成都、合肥等地,而且在剩余的71家门店中,机场店占有一定的比例。
杭州仅剩1家太平洋咖啡,也是机场店 图源:美团
今年10月16日,太平洋咖啡负责人称内地咖啡市场竞争大,门店数量调整为战略主动选择。对“太平洋咖啡考虑退出内地市场”的有关传言,太平洋咖啡相关人士也予以否认。太平洋咖啡表示,目前确实有部分门店关闭,是出于战略上的主动选择,后续仍会继续经营剩下门店,无论内地还是香港。
去年八月份,一度传出太平洋咖啡将被新茶饮品牌柠季收购,预计交易金额为3亿到5亿元。柠季创始人也曾在朋友圈回应,“确实有收购计划,品类会集中在连锁线下门店饮品类,规模不限。”彼时,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香港及海外)董事及副总经理叶文斌表示,太平洋咖啡是香港第二大连锁店咖啡店,公司业务无危机,运作正常,会继续开新分店,强调对香港前景有信心,华润是“强大的后盾”。
作为第一代咖啡品牌的代表者,太平洋咖啡高峰期曾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市场规模仅次于星巴克。1992年,太平洋咖啡在香港金融中心中环开出了首家店。一开始,太平洋咖啡定位于“为商务人士服务的高档咖啡品牌”,门店面积比较大,与星巴克所追求的“第三空间”概念类似。
图源:太平洋咖啡微博
2010年,太平洋咖啡被华润收购,算是真正进入了内地市场。彼时,华润信心满满地表示,计划在3年内开设200家咖啡分店,在5年内将太平洋咖啡做成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截至2017年,太平洋咖啡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但短短六七年时间,国内咖啡市场风起云涌,迭变纷呈,新咖啡品牌大量涌现,在冲击咖啡老大星巴克位置的同时,曾经的老二不进则退,被涌现出的大量新对手打趴在地。
星巴克中国目前门店数已经超过7000家,规模是如今太平洋咖啡的70余倍,而瑞幸门店数量则超过两万家。
02
太平洋咖啡怎么了?
从1992年创立,太平洋咖啡其实是星巴克的“模仿者”,摸着星巴克的石头过河,在笔者看来,太平洋咖啡只学到了形似而没有学会其内核——创新。
太平洋咖啡一开始便将自己的目标人群瞄准了商务精英,旨在为他们提供精致的咖啡。正因如此,太平洋咖啡的第一家店不是开在商场或是景区里,而是选在了香港金融中心中环——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律师以及会计师聚集地。
2011年,在香港《信报》的读者调查之中,太平洋咖啡被这些精英选为他们心目中“最喜爱的连锁式咖啡店”。当时太平洋咖啡CEO汤国江曾言:“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家独大,星巴克是中国咖啡市场‘开荒者’,我们尊重星巴克也希望能一起做大市场。”
图源:太平洋咖啡微博
为了与星巴克错位,太平洋咖啡主动“下沉”、将门店开到了二三线城市,彼时国内的消费者刚开始认识和接受西餐、咖啡,太平洋咖啡凭借着高端定位迅速吸引低线城市消费者,实现了门店的快速扩张。
但这样的下沉战略让太平洋咖啡“操之过急”,当在一线城市定位高端,描述为“商务”的品牌被二三线城市的青年人消费的时候,高端的品牌定位就站不住脚,品牌资产被稀释,精品和商务成为“伪承诺”。
另一方面,如果将瑞幸在2018年成立,视为中国咖啡市场的分水岭,太平洋咖啡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新兴的咖啡品牌携带着巨大“新时尚潮流”迅速攻占了年轻人的心智认知和话语体系。
瑞幸异军突起
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咖啡市场,相较于这些新兴的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表现出来的品牌调性极大地呈现着“老气且土”,而且与新生代消费人群缺乏沟通,品牌一贯保持“沉默”,被市场淡忘几乎是必然的。
也许有人认为,太平洋咖啡想要成为“第二个星巴克”,聚焦于商务人士,为什么要面向年轻人群保持品牌的活跃度?事实上,咖啡这一品类作为舶来品,“时尚”是任何一家咖啡品牌不可或缺的品牌标签,想要保持时尚,就必须与年轻人“玩到一起去”。只有当品牌始终呈现出“年轻又时尚”的调性时,无论是面向商务人群还是面向年轻消费者,品牌才有可能被认可,被记住,因为即使40岁以上的中年人士也不会拒绝一个年轻又时尚的品牌。
实际上,除了战略失焦,太平洋咖啡在战术上也犯下了不少的错误。
在2018年,太平洋咖啡试图迎合年轻人,推出了子品牌“太茶”尝试进入新茶饮赛道,但巨大的认知惯性和路径依赖最终导致新品牌失败。2023年,太平洋咖啡试图对品牌、产品、门店、服务等多维度进行升级,但最终依然找不到清晰的方向而作罢。
太平洋咖啡旗下子品牌“太茶”
由于定位于“商务”,太平洋咖啡始终坚持着高价,完全忽视了大量新咖啡品牌出现之后对整个行业形成的颠覆。太平洋咖啡始终保持着30元/杯的均价,已然极大偏离了主流价格带。
03
咖啡行业需要“新生意”
如果太平洋咖啡作为曾经中国咖啡界的老二,那么进入中国市场18年的COSTA就是行业老三。而曾经的这个老三如今也并不如意。
今年9月份,有媒体报道,COSTA COFFEE(咖世家)位于南昌市武商Mall商场负一楼及五楼的两家门店宣布永久闭店,意味着COSTA自此退出了南昌市场。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咖啡品牌之一,这个创立于英国的咖啡巨头,曾经有着争做咖啡第一品牌的雄心与势头。如今,COSTA继2020年之后,品牌又迎来新一轮闭店潮,门店仅剩400余家。在竞争加剧的咖啡市场中,似乎也要被人们淡忘。
今年以来,COSTA有新店开业,同时也有门店关闭,但门店存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COSTA闭店速度要比开店速度快。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变迁,行业需要新生意,需要新理念,需要新模式。咖啡品牌们需要不断给市场创造新鲜感。
第一,要保持高频的产品创新并具备打造爆款的能力。从咖啡到新茶饮、咖啡的各种混搭跨界成为新咖啡品牌们无比热衷的新方向。譬如瑞幸在2019年推出的生椰拿铁,创造了“1秒内售罄”、“全网催货”的景象,成为了整个咖啡领域内的超级爆款。再比如2023年瑞幸与茅台合作推出的“酱香拿铁”同样引发巨大关注。?
第二,要保持高度的品牌活跃度,通过不断的营销,形成话题热度。
第三,模式要不断创新,引发舆论场相对高频次的关注热度。比如,在去年,星巴克推出“临街取”活动。这样的创新动作从营销传播的角度看,会被舆论关注,成为“话题”,从而形成了品牌的活跃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一家咖啡品牌都害怕“老化”,甚至连高度聚焦于商务人士的星巴克都要不断让自己年轻,让自己变得更时尚和俏皮,在某种程度上积极与年轻人的话题保持一致,这样的战略方向,可能不仅仅是咖啡,而成为整个餐饮、零售业态的大势所趋。
谈判大门彻底关上?欧盟要和中国杠到底,关键时刻,英国做出选择_政府_关系恶化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欧盟关于电动车关税的谈判进展如何?对于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了回应。欧盟关于电动车关税的谈判进展如何?商务部:还存在重大分歧。何亚东在会上表示:“我想强调的是,目前为止,中方已展现最大诚意和灵活性,双方在一些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磋商还存在重大分歧。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在工党政府组织的国际投资峰会间隙表示,英国不打算追随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因为英国企业尚未提出相关投诉、要求英方进行调查。此外,他还表示,接触是件好事,英国“需要与中国进行更多接触”。
编辑
这对于英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英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是挑战也是机遇。英国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平衡,如何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本土产业,这将是一个考验英国政府智慧的难题。无论如何变革已经开始,而且势不可挡,无论是英国本土车企,还是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品牌,都需要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是曾经引以为傲的英国汽车产业,如今竟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加糟糕的是,英国现在还需要单独与欧盟,美国,印度等国进行自贸谈判。与欧盟关系恶化之后,法德两国看见英国就来气,因此英国想要与欧盟恢复关系,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而就算是盟友美国,在自贸谈判中对英国也是不松口。现在英国国内加入欧盟的声音越来越大,英国有点肠子都悔青的感觉,而对于美国,英国也是有苦难言。英国政客但凡是理性务实一点,以英国的利益为重,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不应该把与中国的关系搞砸。
而对于中英关系,中方已明确表态,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希望与英方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中英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要英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妥善处理中英之间的分歧,两国关系和合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不过,由于英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受到美国的影响,中英之间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并且西方政客一贯喜欢出尔反尔,英国在这方面也是有过“前科”的。
编辑
作为欧盟内部反对对华加征关税的主要力量,德国政府和相关从业者多次公开表示反对,担心此举会损害中德之间的经贸关系,并对德国汽车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在欧盟的投票中,德国也投下了反对票,然而,最终结果却事与愿违,德国的反对票未能阻止提案的通过。这不仅暴露出德国在欧盟内部话语权的下降,也凸显了其在面对欧盟整体利益和自身利益冲突时的无奈。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会晤,更像是亡羊补牢之举。
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于民众们来说,他们只看得到,他们的生活在保守党的带领下,过的越来越差,事实证明他们需要改变了,而这个时候,带着“改变”口号的工党出现,民众们自然都选择支持工党。随着民意调查显示工党的支持率慢慢超过了保守党,苏纳克选择了“孤注一掷”,直接提前开启大选,避免时间越长导致变数越多,大选早点的话,他还可能会赢。
编辑
很多人误认为这是欧盟之间自己的事情,与英国无关,但实则并非如此,因为英国在脱欧前就是欧盟的一员,所以欧盟成员国的法律也适用于英国的法律,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关税的同时,英国也会被波及,同时也能看出英国对此的看法。的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显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标志,所以欧盟、美国、英国之间的争端也早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为此前,英国已经给欧盟做出了榜样,他们坚定的摆脱了美国的阴影,走上了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获得了国际上的肯定和支援,欧盟还要执迷不悟到什么时候呢?中欧电动车关税博弈,表面上看是一场贸易争端,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关乎未来发展方向的博弈,欧盟的选择,将决定他们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继续前进,还是被时代所抛弃,希望欧盟能看清楚情况,做出明智的决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挡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