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加税38.1%!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商务部等多方回应!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10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
最高加税38.1%!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商务部等多方回应!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10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
最高加税38.1%!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商务部等多方回应!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
欧盟委员会表示,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于其他配合欧盟调查但并未被抽样的中国车企,将会征收平均21%税率。对于不配合欧盟调查的车企,将会被征收38.1%的关税。
公告显示,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加征关税将于7月4日左右实施。
对此,商务部、外交部等多方进行回应。
商务部回应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答记者问。
问: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注意到,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欧委会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外交部回应
在6月12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将从下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请问中方是否已经收到通知?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阐明了有关立场,昨天我也回答了有关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我们注意到,近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政要、业界的代表对欧委会的调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来试图保护欧洲产业是错误的方法。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欧委会初裁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电动汽车产品也深受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不仅给当地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体验,也为当地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汽车产业已经开展了近四十余年的良好合作,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浪潮中,中欧主要汽车企业间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正在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汽车科技进步、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我们希望欧盟汽车产业界理性思考、积极行动,共同维护当前双方合理竞争、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众汽车回应
针对欧盟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德国大众汽车6月12日表示,反对征收此类“反补贴税”,称欧盟“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作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大众汽车呼吁欧盟委员会利用下半年时间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谈判,以便找到另一个“既能公平对待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状况,又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自由贸易的法规”。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回应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称,集团关注到欧盟发布的相关临时措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奔驰集团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宝马集团: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
据证券时报·e公司,6月12日当天,宝马集团特别发布声明,表示对反补贴调查有着明确的立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外交部网站、商务部网站、e公司、公开信息等
发布于:广东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10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
2023年初,我国跟美国的关系非常微妙,美国的第一夫人吉尔·拜登,为了帮助拜登,前往肯尼亚开展为期5天的访问。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前脚刚离开,后脚肯尼亚就关闭了一家名为“中国广场”的超市,同时肯尼亚媒体表示,肯尼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长摩西·库里亚要求“中国广场超市”退出肯尼亚。
然而,这背后到底有没有关联?肯尼亚又是什么样的态度?
过河拆桥?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肯尼亚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作为东非的门户,肯尼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旅游业更是一片蓝海,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游客慕名而来,为这个东非国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然而,肯尼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首都内罗毕的机场,犹如一个“巨婴”,嗷嗷待哺。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内罗毕机场已是破败不堪,每年200万人次的吞吐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
狭窄的航站楼,简陋的设施,漫长的排队,都让旅客叫苦连天,更要命的是,机场跑道和停机坪也已不堪重负,安全隐患重重。
对于肯尼亚政府而言,机场扩建刻不容缓,然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却如鲠在喉,让他们犯了难,兜里没钱,又怎么建设?
无奈之下,肯尼亚只能向外求援,他们像一个“骑驴找马”的汉子,四处寻觅金主,却屡屡碰壁,原来,肯尼亚开出的条件是“先建设,后付款”,这样的空头支票,自然没人愿意接盘。
眼看希望渺茫,肯尼亚终于盼来了一个“金主”——中国,作为非洲最大的投资和贸易伙伴,中国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互利合作。
在中国看来,帮助肯尼亚改善基础设施,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民生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于是,在中肯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内罗毕机场扩建项目正式启动,中国企业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建设团队,从设计、施工到管理,全方位参与其中,大型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中肯工人的汗水,交织成了一曲“大国工匠”的赞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新机场即将完工之际,肯尼亚政府突然变了卦,他们单方面撕毁合同,拒绝支付高达10亿人民币的违约金,还把中国企业赶出了工地,中企眼睁睁看着投入的资金化为泡影,承受着巨大的损失。
这一幕,犹如一出荒诞剧,昔日的“恩爱夫妻”,转眼就翻脸无情,肯尼亚政府的出尔反尔,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事后,肯方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肯尼亚受到西方国家挑拨和施压的结果。
众所周知,有些国家一直将中国视为在非洲扩张影响力的最大威胁,为了阻止中国在非洲的“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抹黑中资项目,到威逼利诱非洲国家等。
在“甜言蜜语”和“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下,肯尼亚选择了向中国“过河拆桥”,然而,肯尼亚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空了。
随着中企的撤离,机场扩建戛然而止,直接影响了肯尼亚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更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的暴发,让这个东非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面对肯尼亚的求援,“捣乱”的国家却不愿伸出援手,反而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要求肯尼亚低价抛售国家资产,为进入打开方便之门。
这放在谁身上都肯定接受不了,走投无路之下,肯尼亚只能再次向中国示好,2021年,他们主动承诺支付违约金,恳请中企重返,帮助完成机场扩建。
中国政府虽然对肯方的反复无常深感不满,但从长远合作考虑,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再次向肯尼亚伸出援手。
本以为,中国跟肯尼亚的关系经过这次波澜会变得越来越好,可是没想到中肯关系的波折远没有结束。
一波接一波
2023年初,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的肯尼亚之行,看似一次常规的外交访问,实则大有玄机,待到访问结束后,肯尼亚又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华人商铺的限制措施,多家中国超市遭到关停。
肯方称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实则是在中美之间玩起了“左右逢源”的把戏,一方面,对华示强,向美国示好,以换取政治和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又想从中国这里争取更多利益。
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并不罕见,许多国家都希望在中美竞争中“渔翁得利”,通过“双轨外交”,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这种做法也带来了风险和代价,正如肯尼亚在机场项目上的反复,不仅损害了自身的信誉,也影响了项目的进展,最终伤害了肯尼亚的发展利益。
并且肯尼亚的国内还有很大的原因,因为他是一个多党制国家,权利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在这场博弈中,“亲中”或“反中”,往往成为各方争夺政治资本的筹码。
这种政治操弄,对中肯关系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种干扰和破坏,正如中国驻肯尼亚大使所言,中肯合作应该建立在互信和互利的基础上,而不应成为肯尼亚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只不过近年来,肯尼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子。因此,肯尼亚提出了“2030年愿景”等发展规划,力图通过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今年的9月3日的时候,肯尼亚总统鲁托出席了2024中非论坛会,同时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还表示:“肯尼亚和中国的友谊从未停滞、一直在发展”,他希望双边关系能够推上新高度。
这就是中国实力的表现,虽然在全球地缘政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在非洲的行动难免会受到某些势力的阻挠和抹黑。
但正如领导所言,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中非双方秉持初心,携手前行,定能共创美好未来。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