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丰收忙 劳动“薯”我强——阜阳阜南三小挖红薯实践活动 重庆彭水:高铁“弃渣场”变身红薯“希望田”
校园丰收忙 劳动“薯”我强——阜阳阜南三小挖红薯实践活动 重庆彭水:高铁“弃渣场”变身红薯“希望田”,
校园丰收忙 劳动“薯”我强——阜阳阜南三小挖红薯实践活动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4年11月4日整理
落叶金秋,果实甸甸。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通过出力流汗、真实劳作去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阜南三小于10月31日下午,开启了劳动实践活动——挖红薯体验之旅。
校园漫时光·劳动“薯”我强
拥抱自然·快乐劳动
Part.1 薯地挖宝记
到了红薯地,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钢叉的使用方法和挖红薯的操作技巧。大家一起田间劳作,共同感受泥土的芬芳。
劳动正当时
Part.2 薯宝收获记
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挖掘出了“宝藏”。一块块憨态可掬的薯宝怎么就不是大自然的馈赠呢?孩子们的笑容恰如盛开的花朵,灿烂明媚似骄阳。收获令人喜悦,劳动让人感到快乐!
体验收获·品尝美味
孩子们不仅用自己收获的红薯亲手制作了美食,还有感而发地记录这次劳动实践的制作过程。
感受生活·定格美好
经过一下午的劳动,同学们感受颇多。纷纷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
在生活中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美丽的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整装待发,期待更好的明天
编辑丨戎婧雅
初审 | 贺 英
终审 | 余婧玮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8
#阜南鲍安常#
发布于:安徽
重庆彭水:高铁“弃渣场”变身红薯“希望田”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灯光村,村民刘秀鹏已经在红薯地里劳作了一整天,此时正和几位老乡一边休息一边闲聊。“这个‘渣渣田’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儿还不小哩!”刘秀鹏捧起丰硕饱满的红薯,笑吟吟地望向远方。
顺着刘秀鹏的目光看去,是一处高铁建设工地,各种大型工程机械正在隆隆作响。“那是在建的渝厦高铁,我们这块红薯田一度是高铁刘家山隧道的弃渣场。”灯光村村党支部书记焦洪江告诉记者,2020年,彭水县迎来首条高铁建设项目全面施工,灯光村多处荒地被征作土石填埋场,涉及全村面积600亩。今年以来,随着土石填埋场使用完毕,当地政府按照整治要求,逐步完成了复耕工作。
“这块地原来是荒沟,沟深坡陡,没有种植条件,也没有耕地。”焦洪江说,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山多地少,交通闭塞。“荒沟越填越平,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人人都嫌弃的山沟沟,现在反倒成了村里最平整的红薯田。”看着采收的村民在红薯地里忙碌,焦洪江满脸喜色。
10月26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灯光村村民在展示刚刚从田里挖出的红薯。新华社发(赵勇 摄)
中铁十七局是渝厦高铁刘家山隧道的承建单位,该单位重黔项目三分部党支部书记于高玉告诉记者,刘家山隧道全长接近5公里,累计开挖土石方达73.77万立方米,刘家山隧道出口的弃渣场实际容纳土石22万立方米。“弃渣场最深处填埋了30米,我们再在上面覆土,给村民创造复垦条件。”
弃渣场陆续复垦。“整治多大面积,我们马上耕种多大面积。”焦洪江指着红薯地说,灯光村将土地作为村集体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现在采收的红薯是今年3月种的,然后还会继续轮种油菜、萝卜,预计总产值26万多元,扣除种植成本,预计两季能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
为解决红薯的销路问题,在镇相关部门的统筹下,灯光村在播种前就与当地的重庆豫翔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600亩高淀粉红薯种植回收协议,并根据公司订单要求全部播种“商薯19”这一红薯品种。龙溪镇人大主席王德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以0.45元一斤的价格收购灯光村的红薯。而像刘秀鹏一样来挖红薯的村民,还能得到每天至少100元的日结工钱。
10月26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灯光村村民在抢挖红薯。新华社发(赵勇 摄)
据彭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莫明杰介绍,红薯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2023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30万亩,培育有“彭薯1号”“彭紫薯1号”等10个特色薯种,当地具有丰富的红薯种植经验和完整的红薯产业链,红薯非常适合作为弃渣场复垦的作物。
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包括龙溪镇灯光村刘家山隧道出口弃渣场在内的多处复垦地今年被列为当地红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点,彭水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土地整治进度,安排技术人员协助村集体进行土壤肥力恢复,优化土地结构和布局,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实现项目建设后的科学管理,促进稳产增收。
在刘家山隧道的另一块弃渣场,几位村民正在进行捡石培土整治工作。62岁的张贤淑指了指50米开外的一栋两层小楼,她说,那就是她的娘家,近期农闲,听说这里可以做工,她就来了,每天工资140元,日结。
这块还在捡石培土的土地,日前已经下播萝卜秧苗,不少萝卜秧已从碎石中穿出,正在发芽。(记者唐奕)
发布于:北京?